本篇文章1569字,读完约4分钟

“小坛子村今年生产了大米,很新颖,味道很好。蒸饭颗粒大,米粒晶莹剔透,吃起来很不舒服。你可以两碗不吃东西。今天,我特意开车去买的。12袋,让亲朋好友尝尝吧。”买大米的顾客盛桥笑着说。

小滩子村:昔日“碱圪卜” 今日“米粮仓”

一百亩盐碱地变成了良田,黄河水引来了稻花香,这是准格尔旗小坛子村今年的新生事物。被蒿草覆盖的盐碱地变成了大片的稻田,这不仅第一次将盐碱地变成了稻田,而且开创了稻田养蟹的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盛桥对螃蟹和香米的赞美生长在这片盐碱地上。

小滩子村:昔日“碱圪卜” 今日“米粮仓”

小汤子村靠近黄河。由于靠近黄河大坝,黄河沿岸土地不同程度盐碱化,村民只能弃耕弃土。当土地被遗弃时,农民应该如何生活?这个难题摆在小坛子村村委会面前。来自辽宁省的孟宪保(音译)喜欢上了这片荒地,当时村委会班子苦思冥想,找不到出路。

小滩子村:昔日“碱圪卜” 今日“米粮仓”

小坛子村穿越黄河,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光热空气充足,环境质量良好。它适合水稻生长。经与村委会和村民协商,孟宪保将过去的废弃土地进行了流转和整合,承包期为10年,每亩承包近300亩,每亩220元。“黄河水为稻田提供了优质便捷的水资源。小坛子村早晚温差大,气候条件接近东北,适合种植单季稻。”孟宪保说道。

小滩子村:昔日“碱圪卜” 今日“米粮仓”

在秋收季节,这片稻田的亩产达到了1000斤,水稻产量达到了80%。它每亩能生产800多斤大米,每亩产值3500元,生产共产主义大米20多万斤。被废弃多年的盐碱地显示出新的活力,不仅让村民可以从土地上获得租金,也为小坛子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模板,增强了村里和村民的发展信心。“这在小汤子村是一个先例,它起到了示范的带头作用。实践证明,盐碱地不仅可以种植水稻,还可以种植螃蟹,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价值、增加农民收入的良好模式。“苗德胜,旗征地移民办公室副主任,小坛子村第一书记,说。

小滩子村:昔日“碱圪卜” 今日“米粮仓”

大米加工厂的机器轰鸣起来,一股大米味扑鼻而来。等待去壳的米粒金黄饱满,堆积如山。经过机器加工和去壳后,我抓起一把米饭,在嘴里咀嚼。我在加工厂呆了一段时间,感觉又甜又香。“我们种植的水稻是绿色无污染的。没有使用杀虫剂和肥料。除草是人工除草。不使用除草剂。因为大米是用来养螃蟹的,所以对种植有更高的要求。只有无害的种植才能保证这种模式。成功。”孟宪保说道。

小滩子村:昔日“碱圪卜” 今日“米粮仓”

据了解,孟宪保今年在100亩稻田进行了套种螃蟹的试验,非常成功,产量超过5000公斤。他还成立了准格尔旗蟹稻香水稻育种合作社。第一年,稻蟹共生基地建成,实现了双丰收,增强了孟宪保的信心。“合作社应该在小坛子村建立自己的品牌,让当地人吃到纯正的绿色大米和真正的稻田蟹。今年是第一次试种,效果很好。我想明年扩大规模。如果附近的村民想种水稻,如果你养河蟹,我可以帮他们一起种,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孟宪保的梦想可以实现了。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他无法生存。“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很多政府领导都来看望我,问我有没有困难。我免费架设了2000多米的三相电。运河建在稻田旁边,水很方便。这些对我帮助很大。”孟宪保感激地说道。

小滩子村:昔日“碱圪卜” 今日“米粮仓”

小坛子村有1000多亩盐碱地,这部分土地已经变成了荒地。为了把这部分土地变成宝藏,村委会班子一直在想办法。2018年9月,在旗委政府的帮助下,投入423万元实施村内灌溉及渠管节水改造工程,修复了10公里长的干渠。今年,旗供电局在村里架设了三相电源。基础设施的保障给了小汤子村更多的发展机会。最近,该村向准格尔旗农业发展办公室申请完成1000亩盐碱地的测绘,并计划明年建设1000亩高标准水田。“小坛子村是2020年市级农村振兴示范村中的特色保护村。在电力和水利的保障下,村里准备建设高标准的农田,学习成功的经验,推动村民多样化种植,引导他们增加收入和增加生产。”苗德胜说道。

小滩子村:昔日“碱圪卜” 今日“米粮仓”

思考决定出路。过去,不种粮食的“碱粮”变成了稻香的“粮仓”,带动了当地水稻产业的发展,小坛子村致富的新蓝图正在慢慢展开。

标题:小滩子村:昔日“碱圪卜” 今日“米粮仓”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1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