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090字,读完约13分钟

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多少有些偶然,至少从十二届三中全会开始,历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地位已经开始制度化。

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多少有些偶然,至少从十二届三中全会开始,历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地位已经开始制度化。

1978年冬天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至少从11届3中全会开始,历史党代表大会之后的3中全会具有特别的意义,有点重大转变意义的决定,经常在3中全会上进行。

我要回到1978年冬天。 根据中央计划,第十一届第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中下旬召开,在此之前,中央决定召开职工会议。

按计划,中央实务会议首先讨论经济问题。 1978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在中央业务会议开幕式上发表了会议三个议题:第一,探讨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尽快提高农业生产,“关于加快农业快速发展的几个问题 第二,协商1979年和1980年两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 第三,讨论李先念副主席在国务院务虚会上的演说。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华国锋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在讨论这些议题之前,首先讨论了一个问题,建议从明年1月开始党的工作要点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华国锋指出,这是一个关乎全体的问题,是这次会议的中心思想。 事业重点转移的提案是邓小平1978年9月提出的。 华国锋接受这个建议,他也希望在全国努力生产,实现他提出的各种计划和设想。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但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的“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抓住绳子治国”11大路线接连不断。 与会者支持事业要点转移的提案,但指出不批判“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路线、政策,不纠正冤罪和编造的误审,实现党的事业要点转移是不可能的。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事实上,对这一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的讨论已经汹涌澎湃成为突破旧壁垒的思想潮流,反正为中央实务会议上的混乱提供了足够的理论武器。 邓小平显然是这种变革的灵魂。 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实务会议上发表了演说。 他说,我们一定要清除林彪、“四人组”的流毒,引起混乱,打破精神束缚,大解放我们的思想。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1978年9月中旬,邓小平访朝视察东北三省时,他再次表示支持讨论真理标准。 从9月下旬到11月,全国有21个省委负责人表示支持讨论真理标准。 这时中央业务会议和第十一届第三中全会准备工作也进入了最后阶段。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中央业务会议开始后,参加者的批评从在“文革”上犯了重大错误的中央领导迅速发展到华国锋、汪东兴等11大以来犯的错误,并对许多重大决定提出了新的建议。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党内有很高声望的老人,相继发言,提出了突破当时禁区的各种问题,会议自然改变了方向。

国务院研究室负责人之一于光远当时被分为西北小组,这也是会议中发言最活跃的小组,是批评汪东兴的第一个小组。 光远想起后来西北组进入小组名单的有35人,34人全员积极发言,发言6次以上的人最多,有些人发言10次以上。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形势变化了,会议开始向混乱的任一方向大步前进。 11月14日,北京市委出面与“天安门事件”相反。 11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事实上要求,有错误一定要修正”的社论,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了“解冻”的气氛。 接着,《南京事件》( 1976年4月,南京大众纪念周恩来引起的北京“四五”之类的事情)也发表了平反,吴晗的历史剧《海瑞罢官》也发表了平反。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12月13日,中央实务会议闭幕,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向前看”的重要谈话。 这个报告实际上是3天后举行的11次3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邓小平的决断

光远于今年9月26日病逝。 他参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实务会议,还列席了三中全会,是这一历史事实的父母。 更值得称赞的是,留下二十多万字的著作《我经历过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台前幕后》,是迄今为止社会各界公认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最系统的回顾录。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韩钢参加了9月30日的于光远告别仪式,也唤起了与交往的回忆。 邓小平去世后第三天的1997年2月22日,当时还是《百年潮》杂志社社长郑惠和汉钢一起在家订购了稿件(当时在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的汉钢还在《百年潮》杂志上打工)。 在谈话的间隙,光远偶然谈到邓小平在1978年12月的中央业务会议闭幕会上起草了演讲稿,他说保留了邓小平自己制作的这个演讲大纲的原稿。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邓小平的这番话,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向前看”为题收录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著名复印件。 关于国内外这篇稿子的起草情况有一点不同的说法,但我从没听说过邓小平自己写提纲。 这引起了郑惠、汉钢希望看到这个提纲,了解这篇演讲稿的发生经过的巨大有趣。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许多天辛苦寻找,最后在家里发现了邓小平的提纲手稿。 稿子是邓小平用铅笔写在16张白纸上的,一共三页,将近500字。 年纪大了,篇幅有点黄了。

根据汉钢的研究,邓小平的演讲稿是在中央实务会议期间完成的。 邓小平对初稿不满,亲自编写提纲,召集胡耀邦、光远等就起草演讲稿的问题进行了谈论。 邓小平按照这个纲要,讲述了演讲稿中应该写的几个部分的问题,对应该阐明的思想观点、方针政策逐一进行了说明和具体阐述。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于光远一直把自己故事起草中的角色定位为组织者之一,我认为这是合适的定位。 于光远说:“演说的指导思想和重要观点的提出是邓小平本人的,参加这项工作的胡耀邦和我当然也谈了一点,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于光远记得很清楚。 演讲稿的主题也是邓小平提出的。 邓小平问这个主题好不好,胡耀邦说好,光远也说好,我觉得主题新鲜,引人注目。

那时胡耀邦是中央组织部部长,于光远是国务院研究室的负责人之一,是中央业务会议上非常活跃的人物。 邓小平给他们提纲,指示他们负责起草原稿。 这时中央业务会议的议题已经过半,时间紧迫。 胡耀邦、于光远马上委托国务院研究室的林青青等人起草。 两天后初稿完成发给邓小平,后者再次收集胡耀邦,在光远,逐字阅读的同时进行了编纂。 然后,对一些文案进行了染色,形成了最后的演讲稿。 演讲稿起草完毕后,这个大纲的手稿留在了光手中,至今。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邓小平在提纲中列举了七个方面的问题: 1、解放思想,开动机器。 二、发扬民主,加强法制三、向后看是积极的。 四、克服官僚主义,允许人闲散五、一部分先好六、加强责任制,做一些事。 七、新问题。 最前面增加了“对会议的评价”一词。 当然是指中央实务会议的评价。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与《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后收录的演讲稿对比后,汉钢认为从思想观点、逻辑结构、第一观念的副本表现来看,该演讲稿也是根据邓小平的提纲写的。 他认为提纲中最受瞩目的两种思想之一是“允许一部分先变好”,邓小平确定了“这是一项大政策”。 这是改变长期形成、疑难杂症的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以“好了以后”的模范作用推动国民经济整体迅速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基本政策。 二是“自主权和国家计划的矛盾,第一是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产品质量)进行调节”。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全党重点关注的是要么是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混乱,要么是经济恢复和迅速发展。 改革还没有成为全党观察的中心。 对于混乱无论如何,改革多而杂,困难,一直是深刻的革命。 ”。 韩钢说:“邓小平在提纲中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改革的创造性观点和主张,是深入思考建国以来历史经验的结果,显示了他卓越的智慧和先进意识。”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三中全会的惯例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如果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多少存在一些偶然,至少从第十二届三中全会开始,历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地位已经开始制度化。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从一大到十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和频率是不定期的。 1921年建党以来,连续三年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两次全国代表大会之间也有10多年的间隔,比如党在1928年举办了六大,到17年后的1945年举办了七大。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从十一大开始,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定期开始,也就是每五年召开一次,会议日期也集中在九十一三个月,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也就是我们经常简称的中央全会也是固定的。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汪玉凯说,从十二大开始,各党代表大会闭幕后马上召开中全会,选出新的中央领导人。 明年全国“两会”之前,党还将召开第二中全会,决定国家机构的有关人员。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只有三中全会,新的中央领导层才能提出完美的政策方案。 ”。 汪玉凯说,“这已经是我们党的正常就业规则和就业过程,已经制度化了”。

改革元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以自身经验证实了历代三中全会的重要性。 高尚全先后参加过六个中央文件的起草,其中三个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都是三中全会制定的。 第一个是在1984年10月12日第3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二是1993年11月14日第3次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几个问题的决定》。 三是2003年10月16日第三次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完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几个问题的决定》。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这三个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推进中国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14届3中全会为例,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召开了中国共产党14大。 十四大确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目标确定了。 怎么建立? 当时大家心里数不清。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高尚全先生说,中央决定专门召开14次三中全会,研究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讨论的结果是必须立五根柱子。 第一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确、权利责任确定、政治企业分离、管理科学的现代公司制度第二要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第三要建立以间接控制为主的宏观控制体系 要优先效率,兼顾公平收入分配制度第五,要建立多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在“决策”的起草过程中,大家对提出“劳动就业市场”还是“劳动力市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高尚必须多次积极提出劳动力市场,据说劳动力如何进入市场。 劳动力进入市场会影响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地位,所以我不赞成劳动力市场的提法。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高尚全认为有必要确定“劳动力市场”的提交。 “工人阶级是整体的概念,具体来说各工人是局部的概念,不能把两者混淆。 ”。 高尚全说。

最后,劳动力市场终于写入了14届3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中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几个问题的决定》。

十二届、十四届、十六届三中全会公布的文件,几乎时隔十年。 “上一份文件出台已经10年,改革也面临着新的情况和任务”高尚全说,“回顾过去三份决定文件的起草过程和深远的影响,第十八届第三中全会预计对我国下一次改革开放进行重要的战术部署,发表重要的战术文件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是偶然还是必然

最近,汪玉凯反复说。 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可能成为“第二次改革”的起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转折点。 汪玉凯说,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跨越35年的时间,与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建立历史关系。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汪玉凯表示,从第十二届第三中全会到第十七届第三中全会作出的六项决定往往是关于改革的某些方面,如市场经济体制、价格、工资改革或农村改革的迅速发展问题。 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具有整体改革的意义。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据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介绍,这次会议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进行整体部署,提出综合改革方案。

汪玉凯说,他做出这一评价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现在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战术转折点。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主导经济体制改革开展了各项改革,但之后经济改革越来越难推进其他改革。 因此,政府自身的改革看起来更重要。 也就是说,中国的改革迅速发展到现阶段,改革的内在逻辑在变化。 行政体制改革是大盘改革的重要选择,通过政治因素改革推进经济改革、社会改革是目前的设想。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二是以前传下来的快速发展方法到了尽头。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在付出过高的代价、转变快速发展方法方面,作为低价出口战术、低端产业主导的经济结构、资源环境的采用方法、劳动收入分配中占有率持续下降和收入分配不公正带来的社会问题而得到加强 中国的社会变革、体制转换正在迅速进行,但积累了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 这些经济层面的改革、社会层面的改革几乎都与政府自身的问题有关,改革困难而难以深入与政府自身的问题有关。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因此,现在的改革必须从政府自己开始,只有这样才能为经济改革、社会改革腾出空之间。 这是第二次改革的核心,一旦启动,其影响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很长的时间。 ”。 汪玉凯说。

【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专门研究党史的汉钢更谨慎。 他认为三中全会的重要性,毕竟是制度发展的内在必然,是惯例,还是不是深远意义的偶然,还没有研究。

当然,历史是由一个偶然组成的。 要知道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中央业务会议本来只是讨论经济问题。

标题:【要闻】“三中全会”的特别意义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15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