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39字,读完约7分钟

今年10月9日是切格巴拉牺牲50周年纪念日。

作为拉丁美洲有名的革命家,切格巴拉和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一起推翻了古巴的独裁政权,在非洲和南美进行了游击战争。

他对中国人民、中国革命和中国领导人有着真挚的敬意和深厚的感情,于1960年11月和1965年2月两次访华,留下了动人的故事。

“来自中国的‘粮食’”

1959年4月,哈瓦那沉浸在革命胜利最初的喜悦中,鄂尔多斯记者、后来成为鄂尔多斯副总裁的庞炳庵和同事孔迈踏上了古巴的土地。 五天后,格瓦拉答应见他们。 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格瓦拉详细介绍了古巴革命胜利的过程、经验和问题。

分手之前,格瓦拉转过身,从书架上拿出毛泽东论游击战的油印小册子。 “我是毛泽东的学生”他把小册子发给中国记者,强调“是古巴游击战争时期在前线印刷的”、“来自中国的‘粮食’”。

庞炳庵说,后来在几次搬家的过程中,这本小册子由于粗心大意而丢失了。 “当时很年轻,没想到会签他,结果没找到,真遗憾。 每次想起那件事,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拍打大腿。”

庞炳庵想起格瓦拉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毛泽东的崇拜。 他喜欢读毛主席的著作,根据自己学到的心得,加上古巴革命游击战争的回顾和总结,写了《游击战》及其续集《游击战:一种手段》等两本著作。

对此,中国前驻委内瑞拉大使黄志良也深受感动。 1963年,黄志良陪同中国代表团访问古巴,被要求纪念格瓦拉有签名的“游击战”,但格瓦拉意外地婉言拒绝了这一要求。

“毛泽东主席是游击战高手,我只是小学生”格瓦拉很有趣。 “你能给中国同志看小学生的习作吗? ”。

黄志良当时格瓦拉引用了西班牙的谚语。 他回忆道:“这不是卖给养蜂人蜜糖吗?” 这句话对应了中国人经常说的“班门造斧头”。

黄志良说,这种谦虚的态度增加了自己对格瓦拉的尊敬。

“我是不孝之人吧。”

其实,在那次相遇的3年前,黄志良已经和格瓦拉见过几次面,幸运的是,他成为了格瓦拉在家请客的第一位外国客人。

1960年7月,黄志良随时由对外贸易部副部长吕绪章领导的中国政府贸易代表团访问古巴。 “在这期间,我们几乎和格瓦拉在一起,结成了深厚的友谊,他邀请我们去他家。 我知道。 格瓦拉还没有在家招待过外国客人。 ”。

黄志良记得,格瓦拉的家在哈瓦那的美拉玛区,革命前是富豪们居住的高级住宅区,但格瓦拉的地址一般,客厅、厨房加起来也不过40平方米。 家里有妻子,一岁多的女儿,暂时来古巴拜访母亲西莉亚。

当时塞西莉亚50多岁,长相端正,慈爱,两鬓雪白。 她说她已经六年没见格瓦拉了,每天都在想念儿子,担心他的安危。

塞莉亚还说格瓦拉两岁得了哮喘病不能正常上学,自己在家给他补课。 儿子不但不停止学业,还读了大量的课外书,12岁就到了18岁青年的文化程度。

格瓦拉精通中国文化,给人留下黄志良的印象。 这位资深外交官回忆说,格瓦拉一边听母亲陈年旧事,一边为母亲夹菜。

最后,格瓦拉吻着妈妈的手说。 “这么多年来,母亲为我的病和安危操心,但我冷酷的儿子放下多病的母亲回到了世界。 ”。 这么说,他抬头看着中国客人说:“根据你们中国以前传来的美德,这不是不孝吗? 」笑了。

前一天见到中国代表团时,格拉巴读了很多关于中国历史、中国革命、建设的书,希望中国在当地看。 同年11月,也就是二手建交不到两个月,格瓦拉访问了中国。

【第一次访华】

那年11月,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上大学一年级的尹承东,和学习西班牙语的90多名同学并排欢迎格瓦拉访问学校,呼吁“向古巴人致敬”的口号。

当时他和很多同学刚开始学西语,还说不出完美的句子。 为了这一句话,他们就老师反复练习了很长时间。 之后,中央编译局的尹承东副局长笑着说:“我把学的第一句西语献给了切格巴拉,现在还记得很清楚。”

尹承东只是匆匆见面,但他和同学们都很兴奋。 格瓦拉穿着长大衣,戴着帽子,记得“气宇轩昂,有革命家风采,亲切地跟我们打招呼”。

想起格瓦拉的来访,当时在北外学习的前驻古巴大使徐李聪也同样感激。 “我记得当时正在上课。 突然,学校领导和几个外国客人一起走进了我们的教室。 我们知道切格巴拉来了,他还听说了北外学生的打工。 ”。

参观时间很短,徐李聪没能直接和格瓦拉说话,他还是很遗憾。 五年后,没想到有机会直接面对格瓦拉。

1965年2月,格瓦拉在第二次访华中,徐李聪作为古巴驻华大使的翻译,陪同他参观位于北京郊外的友好人民公社。 “格瓦拉温柔,平易近人,对中国也友好。 参观中,他对人民公社很有趣。 ”。 徐李聪回忆说。

从1993年到1995年,徐李聪担任古巴常驻大使。 尽管当时格瓦拉的牺牲已经过去了20多年,“古巴人对他的敬仰,到处都能感受到”。 他还邀请格瓦拉寡妇、孩子去大使馆。 徐李聪也跟踪格瓦拉的足迹说:“从科罗拉多海滩到迈斯特拉山区革命根据地,在离开古巴前住过的农庄住了几天。”

【周恩来与“争论”

有名的翻译家王怀祖是格瓦拉第一次访华时的译者之一,陪同格瓦拉参观了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 他清楚地记得参观是二手两国签署政府间经济合作协定后安排的。 格瓦拉关心度很高,对中国政府慷慨无私的援助赞不绝口。

在参观过程中,格瓦拉对各种产业机械产品,特别是农业机械感兴趣,对产品的规格、用途、价格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询问和记录。 他说许多机器是古巴所需要的,必须在中国购买。

王怀祖难忘的是,比他大六岁的格瓦拉像弟弟一样对待他,“亲切,说话时总是笑容满面,让人温暖”。 格瓦拉还说,一回到古巴,就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古巴人民的友好感情和全力支持传达给古巴人民。

庞炳庵也同样记得格瓦拉结束访问回国后,对古中友谊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全国性的电视演说中,我还特别想起了与周恩来总理的“争论”。

当时,古方在两国公报上写了“古巴感谢中国的无私援助”的文字,周总理不同意,反复认为各国间的援助是相互互利的。

格瓦拉说:“周恩来最后胜利了。”

庞炳庵表示,格瓦拉举的这个例子在古巴家喻户晓,古巴人感谢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进一步巩固了两国之间的友谊。 “直到最近几年,古巴人民读了一点这件事,听说语言里充满了对中国人民的感谢。 ”。 庞炳庵说。

2001年,庞炳庵再次来到哈瓦那,向古巴革命历史博物馆捐赠了在中国具有“挖出”格瓦拉形象的奇石。

在当地电视台的采访中,他是这样评价的。

“人体内有红细胞和白血球。 病毒入侵人体时,白血球拼命消灭病毒,最后有多个白血球死亡,但患者恢复了。 格瓦拉精神类似于“白血球精神”。 我们之间有格瓦拉这样的人,人类有希望。 ”。 (赵晖朱婉君缪培源) (鄂尔多斯特别稿)


切·格瓦拉牺牲50周年:一个国际主义传奇 马桂花 今年10月9日是拉丁美洲著名革命家切·格瓦拉牺牲50周年纪念日。 -10-10 06:45:03
古巴举行集会纪念切·格瓦拉牺牲50周年 古巴8日在中部城市圣克拉拉举行大型集会,纪念拉美著名革命家切·格瓦拉牺牲50周年。 -10-09 10:47:02

标题:“切·格瓦拉的中国往事:曾与周恩来"争论"”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19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