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413字,读完约11分钟

年5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六届黎巴嫩维和建设工兵分队在广东惠州举行出征仪式。

左图:驻刚果民主共和国维和工兵分队军士长刘安涉水作业。 右图:预计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杨剑穿着防护服,进行扫雷作业。

年6月17日,中国第五名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爆队士官谭全扬在当地任职。

非洲、中东、东南亚……在更多地方,纪律严明、专业过硬的中国军人,以无私的献身和果敢的行动赢得祖国的赞扬,也写下了中国军人的使命和负责人。

“中国和军人的素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素质的军人,高水平的装备,一流。 中国对维和事业的贡献,值得大书特书”。 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让·皮埃尔·拉克鲁瓦的评价表明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军人的肯定和欣赏。

"即使放贷生命,也不能推翻使命. "

李逸达周孟亮

南苏丹——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这里武装派别林立,种族矛盾错综复杂,内战还没有停止。 去中国第三次南苏丹维和步兵营的官兵每天都需要在危险的任务区执行常态化武装巡逻,可能会遇到来自丛林深处的冷枪,死神就在附近。

外国军官经常提问,中国军人凭什么保持旺盛的斗志? 对此,营长丁海龙淡淡一笑,这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使命负责的! 加纳作战科长琥珀评价说,为了使命的荣誉,即使面对生死考验,中国官军也敢于向危险前进。

“宁可让我借生命,也不能推翻使命! ”这是维和步兵大队长王文超面对战火考验时的选择。 3月12日晚,南苏丹边境城镇郞突然发生武装冲突,7名联合国民事负责人居住的酒店处于交火地带。 激烈的爆炸声彻夜空,脚下的大地不时摇晃,多个流弹相继击中酒店的外墙,民事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在战火中,人们纷纷逃跑,王文超带领战友们前往交火区域,经历了生死考验。

“老实说,危险人人都很担心,护卫的对象很危险,我们不去救助就失业了”面对武装冲突第一次接触战争的王文超感受到了使命和责任的力量。 在危急关头,他和战友们被邀请自愿参加救援活动。

救援队刚离开临时行动基地,遭遇了带重机枪的皮卡车,经常有班组规模的武装团体向交火地点疾驶,穿梭射击。

走到离旅馆约100米的地方,救援队被15名士兵挡住了。 “我们每晚一秒危险就增加一分。 ”非常时期,王文超和战友们迅速下车与武装集团谈判。 经过努力,救援队被武装集团层挡住,安全到达酒店,成功将民事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区。

“要不是你们,我们一定会死的。 ”之后,从战火中救出的联合国民事相关人员抚摸王文超臂章的五星红旗兴奋地哭了。 “感谢中国。 感谢中国! ”。

背负荣誉归来的中国官兵,接着面临着另一次严峻的考验。 住在联合国难民营周围丛林里的非法武装团体在短短一周内实施了两起袭击联合国保安和袭击村民的事件,成为当地和平稳定的最大危险。

为了震撼非法武装集团的气焰,在联南苏团的安排下,中国维和官兵再次进入了这个危险区域。 烈日下,地表温度超过50℃,穿着22公斤翻新用具的维和官兵在流汗。 “将士们必须在执行任务的同时保持高度的警戒,这对体力和精力都是很大的考验。 ”团队军医刘学武遗憾地说,为了在这样的天气下完成任务,我们的官兵真的很重视使命!

行动结束后,当地一位叫莎莉雅的60岁老人一边流泪,一边拉着中国维和官兵的手喃喃自语。 “你们是上帝派来保护我们的天使! ”。

部署到任务区半年来,凭借勇敢负责的敬业精神和技术优秀的专业素养,中国第三届维和步兵营已经由联南苏团执行武装护卫任务最多,成为行驶距离最远的维和部队,成为联南苏团的特别代表大卫·希勒

在联合国营地经常有人问,中国的将士不怕牺牲吗? 教导员王斌兴奋地说。 “我们的作用是维护和平。 如果我们害怕的话,当地人为什么会幸福平静地来? 维持和平不怕牺牲是中国军人的使命! ”。

"为了和平,我想成为“刀尖舞者”. "

李岗董永康

地中海东岸、南黎巴嫩地区和中国扫雷军人家喻户晓。 他叫杨剑,云南景东人,陆军第七十五集团军某旅中尉军官。 他参加了四次黎巴嫩维和,从一名扫雷工作人员到扫雷领导,再到扫雷监督,做了一次所有的扫雷岗位,在扫雷专家中占了上风。

今年6月9日,在中国第16届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通过联合国扫雷和排雷资格认证的现场,考官纳吉看到扫雷两组监督杨剑,先发呆,喊“杨,又回来了”。

2007年2月,杨剑刚晋升为士官,参加了第二批黎和平维持部队。 当时黎伊战争刚结束,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大规模的冲突。 黎以战争中,中国军事注意员杜照宇牺牲,3名中国维和部队被子弹轰炸,这些血淋淋的事实凸显了黎巴嫩严峻的安全形势。

杨剑坚定地认为军人应该去最危险的一线。 他最初提交申请书尽管过去十年,杨剑记得第一次执行任务,就是去周边村庄的果园清排子母弹,其困难和危险依然历历在目。 从那一刻起,他就为这片土地的和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杨剑每次参加维和,大部分时间都在“蓝线”扫雷。 “蓝线”是联合国、黎巴嫩和以色列三者的撤退路线,由维和部队种的“蓝桶”连接。 杨剑等人的任务是在布满地雷的“蓝线”上打开安全通道,为建设工兵提供种“蓝桶”的条件。

既有被雨水冲洗偏移的地雷,也有设置了诡计装置的地雷,也有埋设时间过长、不稳定的地雷……在扫雷作业中经常遇到的危险状况。 2006年以来,中国扫雷官兵一直在“蓝线”作战。 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被认为是生死攸关的重要一步,创造了扫雷11年的“零死伤”奇迹。

“蓝线”是比较敏感的地方,黎伊冲突从这里爆发。 “蓝线”工作必须六路倾听,始终保持高度警戒。 今年杨剑第四次踏上黎巴嫩土地,但当地的安全状况依然不乐观。 在部队轮流到达的两个月内,收到了一些维和人员被当地武装拘留的通报,经常看到当地政府军逮捕非法难民。 在杨剑宿舍悬挂的南黎地形图上,标记着10多个红色三角警告符号,这些是袭击或拘留联合国职员的地方。 每次提出任务,他都要认真研究部队的机动路线,避开敏感地区和道路,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确保部队脱离危险。

“为什么多次参加维和,在雷场奋斗? ”。

杨剑笑着回答说:“不管参加第几次维和,都是为了维持世界和平。”

中国维和军的扫雷速度和扫雷质量震惊了盟军,友军不断派人取经,但每次都期待着来,失望地回去了。 实际上不存在不外传的奥秘,只是中国军人比别人努力,付出越来越多的汗水。

扫雷爆炸,极其危险,被很多人称为“在刀尖上跳舞”。 在中国,第16次去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像杨剑这样的扫雷官兵还很多。 他们离开祖国,远离亲人,在异国许多纷杂的环境中,用“忠实完成使命,维持世界和平”的誓言,表现了中国军人的血性和负责人。 正如杨剑常说的,“为了和平,我想成为‘刀尖舞者’”。

(作者单位是中国第十六届黎和平维持多功能工兵分队)

"对着头盔和绣在肩上的五星红旗. "

曹蕾郑家意

刚果民主共和国位于非洲中西部,这里的热带雨林气候孕育着广阔的原始森林,也为埃博拉、疟疾、霍乱等提供了繁殖环境。 年,埃博拉疫情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造成40多人死亡,该病毒致死率达到88%,是国际上被认为是最高预防等级的传染病。 今年5月,世卫组织通报说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再次发生了埃博拉。

此时,在距离流行地区400公里的原始森林中,中国第20届驻刚果民主共和国维和工兵分队的美提分遣队官兵,正在开展“从美提修复穆卡拉巴重要战术通道”的重要工程。

这条通道穿过植被茂密的原始森林腹地,频繁出没于森林中的黑猩猩和蝙蝠是埃博拉病毒的潜在携带者,到处的蚊子是疟疾的第一传染源。 “以前维和队有感染疟疾的病例,现在埃博拉很流行,对我来说最大的压力是应对传染病的威胁。 所以,作业前防护,作业后清洗是必须执行的铁的规则。 ”。 米提分遣队队长朱国瑞是这样说的。

这条路建于1960年代,是连接两个省会城市的重要通道,经过50多年的风雨洗礼,现在完全改变了。 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雨季长达六个月。 关于雨季的施工,副队长吕月云印象深刻:“上午天气很好,大家用力平整了很长的路,但还不能压实,突然下起了大暴雨,一天的工作变得雪白,而且还会留下更多烂泥摊子。”

在这种情况下,分遣队的13名将士携带7台工程机械和车辆装备,奋战了7个多月。 履带式推土机清除了道路两侧的杂草和土石障碍,挖掘机填补了深坑,平地机采取了平坦的路面,滚筒巩固了层,这样循环往复,前进了一米一米。

多年来,在当地负责巡逻警戒的政府军中尉穆布什维克诺说:“自从中国工兵修理这条路以来,来自布尼亚凯里和布卡武市区的摩托车和汽车的移动变得非常方便。 谢谢你! ”。

同样是道路修复任务,200公里外的乌比拉分遣队面临的情况也大不相同。 乌维拉任务区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最东端,与布伦迪、卢旺达两国相邻,是刚果民主共和国政府限制最弱的地区之一,这里集中了“迈伊”、“民族解放阵线”等5个反政府武装,军政关系错综复杂。

年11月7日早上,乌维拉分遣队照常开车前往工地,对讲机突然发出紧急呼叫。 “101,101,前方不明的人凝聚,道路受阻! ”第二任维和队长李红强敏锐地认识到今天的情况明显不同。 群众手持木棍和刀具朝这边的车队围起来,也有人对着车队做“擦脖子”的动作,两三个人直接上车敲玻璃,场面非常混乱。

维和部队首先遵守“保持中立,最低限度采用武力”的大致原则,李红强坚决指挥巴基斯坦武装护卫从人群中,按照紧急遇难处理的程序,尾车换了车头,迅速返回阵营。 之后,政府军在村子里向平民开枪示威,发生冲突,分遣队被误认为是来镇压示威的军事警察而被包围了。

今年3月,下了大雨,河水暴涨,瓦伦科河桥被破坏,河对岸的巴基斯坦维和4个营地,以及附近几个村庄的交通供给线被切断了。 巴伦分遣队奉命在危机中修复桥梁。 建设新桥,必须把倒塌的旧桥拆了一半。 在尝试了很多方法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分遣队队长李凡军采取了人工用下水道解体的桥墩,清扫河道堆积物的最原始的方法。

腰深的河流流速很快,大量的树根和原木夹着泥沙翻滚着。 水性最好的四级军士长刘安腰部系好电缆,用深脚进入河里,用绳子把垃圾一个个绑起来固定,岸上人员合作一个拉下去。 有一天,刘安的脚被水浸泡成白色皱纹,脚上的伤口层出不穷。 桥梁工地附近石材不足,12名官兵一起开车把石材运到河里,扛着肩膀沉入河底,即使戴着手套,工程结束了,手上满是老茧。 这样,他们以30个工作日高标准工作,比联合国批准时间早了15天。

上士王博说:“我们代表国家维持和平,无论做什么,都必须对抗头盔和肩上绣的五星红旗。”

当地时间7月20日,中国第20届驻刚果(金)维和部队218名官兵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 “中国维和军的贡献不仅对联稳定团部队的机动性起到重要作用,而且给当地群众带来了福利。 ”。 联稳定团部队司令官马格韦中将在授勋仪式上高度评价中国维和部队。

(作者单位是中国第二十届驻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

图像由各维和部队提供

标题:“书写中国军人的使命与担当”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19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