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76字,读完约5分钟

节能住宅、节能电器、太阳能公路……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生态挑战,世界各国积极行动,寻求各自绿色快速发展的道路。

节能减排不仅关系到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的生活习惯。 积极减少能源消耗,提倡绿色生活,海外有那些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吗?

大的高科技节能神器蜂拥而来。 你想试试吗?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迅速发展循环经济,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许多致力于绿色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在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发了多个节能“神器”。

够了吗? 那就“飞”上班吧!

据美国科学技术网站报道,美国一家企业发明了“空中自行车”,用摩托车一样的气垫船在离地面3.66米的地方转弯,最高时速可达70公里/小时。

空中自行车效果图。

为了解决堵车的问题,发明新交通工具决不仅仅是美国人的专利。 在英国,设计师也发明了“神器”球形直升机。

据每日邮报报道,这架直升机外形类似三轮汽车,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效的太阳能组件提供动力,比普通直升机更环保,经济实惠。 三个水平旋翼,操作方便,噪音降低到最低分贝,安静顺畅,机动性好。

这些新交通工具还没有上市,但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会成为“空中飞人”,告别城市堵塞,节约大量的能源。

德国节能住宅成为了环境保护的先驱

德国柏林动物园附近有现代两层小楼,根据设计,整个房子都是小发电站,不仅可以满足通常的生活消耗电力,还可以给电动汽车和电池充电,在电力剩馀的时候卖给电网。

小楼房子的居住面积为130平方米,东西两面为全玻璃设计,屋顶和南墙复盖太阳能板,可以为房子和电动车供电。 另外,房屋供暖使用热泵系统,热水不仅可以洗澡,还可以用于地板供暖。 机械通风设备可以回收室内空空气清新,还可以回收空空气中排出的热量。 为了减少热损失,房子的玻璃选择了3楼中空的玻璃,房子的上部、底部、外壁的保温材料也难以散热。

肯尼亚移动厕所环保,节能

肯尼亚一家公司宣布利用太阳光将粪便转换成新的厨房燃料,改善卫生环境状况,提供环保能源,减少树木砍伐的移动厕所。 这种新型燃料的价格比以前传下来的木炭高,但能效高,采用时间长,实际上每月可节约10%到15%的消费,每吨节约88棵树。

很帅吗? 其实节能技术已经进入了日常生活

节能科学技术不仅是概念,还将绿色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活,成为各国政府节能减排的重要任务。 在这方面,海外有那些先进的经验吗?

世界上第一个“太阳能公路”在法国给药

年12月22日,世界上第一条“太阳能道路”在法国西北部的图尔费尔奥佩尔镇正式采用。 这是现在世界上第一条真正可以行驶汽车的“太阳能道路”,可以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给城市供电。

年12月22日,世界上第一条“太阳能道路”在法国被采用。 鄂尔多斯记者张雪飞摄

洛杉矶宣布建设大功率太阳能屋顶。

美国洛杉矶当局6月26日宣布,新建成的西蒙特太阳能屋顶项目将为当地约5000户居民提供再生能源,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屋顶项目之一。 这个项目配备了5万块以上的太阳能面板,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功率达到16.4兆瓦。

这是6月26日在美国洛杉矶拍摄的西蒙特太阳能屋顶项目。 鄂尔多斯发(赵汉荣摄)

丹麦医院的污水解决了就可以喝

技术革新使污水解决更好。 在丹麦首都圈地区,离医院几百米的地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全面解决医院污水的污水解决工厂,利用最新的污水解决技术,经过五道工序解决后,医院的污水变成了清澈透明的水。 解决的水细菌数为“0”,可以直接饮用。 另外,丹麦的污水解决工厂利用污水解决时的淤泥制造甲烷,发电和公共汽车动力都可以利用,多才多艺的东西销售。

什么是既省钱又环保,海外人们读的《节能经》?

个人消费的能源、将污染降到最低的低碳生活越来越时尚。 平民生活中的“节能环保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日本主妇:什么都不扔

日本粟田千惠子今年68岁,是热心实践低碳生活的模范人物,过着“什么都不扔”的生活。

粟田去吃饭时拿了筷子,穿上旧衣服终于破了,她换成了一件短大衣。 剩下的细布头也不扔,做了彩色的小布球,镶在莲蓬孔里,做成独特的工艺品。 厨房垃圾由粟田先生堆肥。 即使吃了鸡蛋剩下的蛋壳,她也要碎掉,撒在院子和田地里。

韩国主妇:节约能源管理开销

36岁的韩国女性金恩雅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节约能源对她来说是控制日常开支的重要方面。 她家不怎么用餐巾,几乎都用布和手帕。 洗碗的时候,她不是继续冲水,而是把水倒进碗里再洗。 她在露台上的小花坛里种蔬菜,用洗米水浇花,倒蔬菜,用洗澡水冲洗露台。

美国、加拿大人民的生活:没有环保的地方

44岁的凯西·格林住在加拿大多伦多附近的一个小镇上。 长期以来,她利用苏打粉、醋、柠檬汁、盐等自制的洗手液和洗涤剂,用白醋代替柔软剂。 凯西认为这些都是天然产物,最终流向河流和海洋也不会被污染。

住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主李可以说在节能和环境保护方面有经验。 离开家一周多后,她出门前会把家里的电源插头全部拔掉。 因为不拔插头,还是要耗电。 另外,她把家里所有的灯都变成了节能灯,经济环境保护一举两得。

30多岁的劳拉·琳达是个生物学家。 她平时不开车,每天上班,上班,坐地铁。 在她住的公寓里,玻璃、纸、塑料等垃圾废品都要分类回收。

李小雨源:鄂尔多斯、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情报网、广州日报等)

标题:““绿色”生活,看海外的花式环保“神器””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19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