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67字,读完约2分钟

没有嗅觉,讨厌社会交往,总是消化不良,全身硬毛光滑,耐寒……这是美国研究者用基因组分解的猛犸象灭绝前的惨状。

根据发表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遗传学期刊上的这项研究,种群数量过低,在有毛猛犸灭绝之前基因出现了严重的变异,由此引起的许多疾病进一步降低了他们的生存能力。

这项研究对现在保护濒危物种有警告意义。

【“基因衰变”

据法新社报道,长毛猛犸是北美和西伯利亚最常见的草食动物,但由于过度狩猎和气候变暖,在3700年前就完全从地球上消失了。

美国研究者以两只长毛猛犸象的基因组为对象,其中一只是在西伯利亚以北的弗朗格岛发现的,距今约4300年后。 另一个是在大陆上发现的,距今已有4.5万年,当时长毛猛犸象的数量越来越多,变得更健康了。

结果表明,在弗朗格岛发现的长毛猛犸与“远祖”相比,有害基因的变异明显增加,有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等胃肠不适,原来的硬毛也更光滑,有光泽,不耐低温侵袭。

弗朗格岛的长毛猛犸嗅觉不灵敏,体内尿蛋白的缺失也会影响社会地位和交配。 这位研究者被称为“基因衰变”。

【警告的意思】

排除了单一样本异常的可能性,还建立了分析种群数量变化时基因组如何变化的数学模型。

该研究的共同作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丽贝卡·罗杰斯说,数学模型表明,两只长毛猛犸的样品差异“太极端了,无法用其他因素解释”。

并且指出,上述发现是“持续保护现存种群数量低的濒危物种的警告”。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长毛猛犸的“基因衰变”教训表明,种群数量下降到特定水平时,物种基因健康无法比较有效地开展自然选择过程,因此持续恶化,无法逆转。

为了保护现有的濒危物种,一个是对物种的多样化进行基因测试,决定能否生存的更好的法则是维持种群数量,不要处于低水平。

首先,发表长毛猛犸基因序列的研究小组负责人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罗维达伦表示,这一“结果新颖”的研究发现“大部分基因组缺失”,“一部分影响了功能性基因”

达伦说:“如果分解毛长猛犸和其他物种的基因组得出同样的结论越来越多,对保护生物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洋) (鄂尔多斯专题)

标题:“灭绝前的长毛猛犸象有多惨?”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19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