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60字,读完约6分钟

联合国报告认为,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 全球变暖目前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2007-02-06 李芳

再过两天,北京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可能就要来了。 2月3日~5日,北京连续3天的最高气温在10℃以上,根据气象学的定义,如果某处连续5天的最高气温在10℃以上,就会迎来春天。 那样的话,今年北京的冬天将大大缩短。 类似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 全球变暖已经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 2日发表的第4次气候变化判断报告的梗概,得出了这个结论。 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人为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联合国的专家们在长达20页以上的报告概要中指出,地球的大气平均温度、海洋平均温度、冰川和积雪的融化的观测、地球海面的测量等都在全球变暖。 专家们认为,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最有可能上升的幅度”为1.8至4℃,海平面上升幅度为18至59厘米,这一趋势的原因是“可能性高”,即至少90%是人类活动 据 报告称,从1750年开始,全球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含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目前已经远远超过了工业革命前的水平。 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人类采用化石燃料,而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国际地球观测组织联合主席郑国光综合最近发表的这个梗概,说与2001年发表的第三次气候变化判断报告相比,提高了科学性,减少了不确定性。 他举了预测海平面上升幅度的例子,在起草第三份判断报告时,科学界的依据只有几个实验,但这次的依据是11个国家利用14种气候判断模型进行的58个实验。 另外,全球变暖幅度的预测变动范围也明显缩小,表明科学界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水平大幅提高。 在第三次判断报告中,专家预测到2100年,世界平均气温将上升1.4到5.8度,海平面将上升9到88厘米。 日本环境省2日发表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日本的农业、渔业、环境、国民健康将全面受到负面影响 如果全球变暖持续,日本的农业、渔业、环境、国民健康等将受到严重影响。 据 环境省称,国立环境研究所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不抑制气候变暖的趋势,到21世纪末,日本年最高气温将达到现在的2~3倍,6月至8月暴雨频率将会升高。 受气温上升的影响,日本著名的“越光”大米50年后将减产10%,质量也将下降。 柑橘的生长地区继续向北部扩展,但适合在凉爽的环境中生长的西红柿等农作物的糖分会下降。 有报告称,海水温度上升2℃时,日本的秋刀鱼、沙丁鱼、鲭鱼渔场向北移动,可养殖红鳍的海域面积缩小。 气候变暖还会导致海面上升。 作为岛国,日本受到严重影响。 调查显示,如果海面上升1米,日本90%的沙滩将消失。 居住在日本临海城市的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一半,商业销售额约占全国的80%。 为了应对海面上升,计划在港湾和堤坝的整修等方面投入10兆日元(约826亿5千万美元)。 另外,气候变暖会提高罹患某种疾病的风险。 传播日本脑炎病毒的蚊子变得更活跃,其生存区域也扩大。 气候变暖已经影响了我国的农业生产 全球变暖现象,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更多的影响。 国家气象中心生态与农业气象专家吕厚荫此前表示,去年川渝地区干旱高温和秋冬作物地区气温偏高,对作物生长产生了较大影响。 吕厚荫说,2006年对我国农业生产产生较大影响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是川渝地区的伏旱高温。 重庆、四川伏旱分别是百年一遇和1951年以来最严重的一年,具有发生时间早、持续长、出现范围广、灾害强度大、危害程度重的优点。 干旱的开始期出现在7月上旬,比往年早10~20天,结束到9月上旬。 吕厚荫说,夏季异常高温是干旱迅速发展、危害程度恶化的主要因素。 2006年干旱地区大部分超过35℃的高温天数为30~55天,部分地区超过40℃的高温天数达到10天以上,突破44℃。 四川东部、重庆大部分7月至8月中旬降水偏少,高温持续时间和强度自有气象记录以来达到同期极值。 干旱强度和范围明显大于往年,波及四川122个县市、重庆34个区县,基本覆盖了四川盆区整体,强度、范围、持续时间均超过历史同期。 作物受到高温、干旱的双重危害,造成结实和灌浆不良,粮食减产500万吨以上。 经济作物的产量、质量也在下降。 此外,农业基础设施也遭到严重破坏,给农业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吕厚荫表示,2006年秋季我国冬作物区大部分气温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暖秋北方冬麦区小麦冬前生长较快,部分地区出现繁荣现象,耐寒能力差,强降温可能引发冻害。 特别是在土壤湿度低的地区,麦田不能严格结冰,大风降温时,容易遭受冻害。 全球变暖引起的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业的影响更大 气候变暖引起的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业生产有更深的影响。 气候专家表示,遭遇厄尔尼诺时,我国经常发生南涝北旱,冬季温度高的概率很高,1998年是典型的“厄尔尼诺年”。 据江苏省气象部门监测,从去年12月至今年1月,该省气温明显偏高,是受厄尔尼诺影响的明显表现。 气候专家认为,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春季容易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影响粮食作物的生长,从而导致减产。 日前,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科院等6个部门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判断报告》显示,未来50至80年全国平均温度将上升2~3度,平均降水量将增加7%至10%,但干旱化趋势,特别是北方干旱化趋势有所改变, 由于气候变暖,农业需水量增大,供水的地区差异也增大,为了适应生产条件的变化,农业价格和投资诉求将大幅增加。 专家表示,气候变化将对中国的农业生产产生重大影响。 该报告认为,在目前可预见的各方面影响中,农业生产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大,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1世纪下半叶,我国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最多将减少37%。 在畜牧业方面,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化趋势,加剧了半干旱地区潜在的沙漠化趋势,草原边界有可能扩大,高山草原面积减少,草原承载力和牲畜载货量分布格局发生较大变化。 / h// h// h /

标题:“全球变暖目前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20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