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6字,读完约3分钟

李锐对话毛丹青:千里走双骑 别眼看日本 实习生 陈娟 新闻网-中国青年报 2009-03-03 [打印] [关闭] 早春二月的一个下午,北京sk大厦日本文化中心多功能厅里座无虚席,时不时的还会传来欢笑声和掌声。这里正在进行一场“中国作家眼中的日本”讲演。

“李锐对话毛丹青:千里走双骑 别眼看日本”

用这次讲演对话的主持毛丹青的话说“这是在封闭的场合进行一场开阔的旅行”。毛丹青,著名旅日华人作家,从事中日双语写作,也是“中国作家眼中的日本”活动策划人。与之对话的是中国著名作家李锐,2007年秋对日本首次访问,2008年与毛丹青合著出版《烧梦》,记录在日本旅行的所见所闻。这已经不是他们的第一次对话。

“李锐对话毛丹青:千里走双骑 别眼看日本”

“我们没有办法剥离开日本来谈中国,中国的近现代史都和日本纠缠在一起,包括辛亥革命、白话文运动还有后来漫长的抗日战争。”在出发之前李锐的脑海里就灌满了关于日本的种种印象,既多而杂又深刻。那么日本到底怎样?是不是像书本和电影中所描述的那样?带着疑问李锐开始了日本之旅。

“李锐对话毛丹青:千里走双骑 别眼看日本”

李锐的第一次心灵震撼,发生在大阪,暮色中的一条小巷。法善寺对面亭子里供奉了一尊手托宝塔的神像,在日本叫“地藏尊”类似于中国的土地神。令人诧异的是石像的周身上下长满了青苔。后来才发现神像前排了长长的队,人们用清水一瓢一瓢泼洒在神像身上敬拜祈祷,久而久之才成了“草佛”,让人误以为是“石头开了花”。

“李锐对话毛丹青:千里走双骑 别眼看日本”

“哪些人都是普通的市民,这样的祭拜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无意中看到了日本的隐私,看到了日本拒绝被标准化的民间信仰,看见了日本一种生生不息的以前传下来和他们并不拿出来给别人‘观光’的生活。日本对我的触动就是从这样一个非常具体的细节开始的。”这次经历,几乎每次演讲李锐都要讲述到。

“李锐对话毛丹青:千里走双骑 别眼看日本”

而相对于李锐,20多年的日本生活则让毛丹青早已习性从细节入手了解日本。在毛丹青的眼里,“细节中的日本或许才是最本质和最真实的。”他说,日本是一个谜团,总有些兴趣的现象叫人眼花缭乱,百思不得其解。“我们把日本当作背景和平台,或者可以说把日本放在一个手术台上,用一点器械把它瓜分成不同的细节,从细节中采取很小的细胞,然后用眼睛和心透过这些微小的细胞去注意它。”

“李锐对话毛丹青:千里走双骑 别眼看日本”

“我愿意成为中国文学面对日本的一个秘门。”毛丹青说,当有日本朋友和他说“中国人不愿意了解日本”时,他就决策要改变他们的看法,让他们知道“世界上最了解日本的是中国”。

“李锐对话毛丹青:千里走双骑 别眼看日本”

近年来,毛丹青通过著书(《日本虫眼纪行》、《狂走日本》、《闲走日本》)、写博客、作讲演等讲述他所看到的日本,他还组织策划邀请中国作家莫言、余华、苏童、安妮宝贝访日。因为此就有人称他“不仅是畅游在日本文化里的一条鱼,还是跳跃在中、日两种文化间的一只活跃的青蛙。”

“李锐对话毛丹青:千里走双骑 别眼看日本”

讲演结束时,毛丹青说“2007年与李锐的日本旅行到今天才是真正的结束。我希望能够继续保持一颗平常心对日本进行不断的注意和挖掘下去。”事实上,空间上的旅行已经结束,思想上的旅行才刚刚开始,会后经久不息的掌声和一张张兴奋的面孔就是最好的解释。

标题:“李锐对话毛丹青:千里走双骑 别眼看日本”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20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