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202字,读完约11分钟

一声巨响,云南八里河东山雷场的灰尘飞扬,空烟雾笼罩了天空。 扫雷通道打开后,云南省军区扫雷一队队长杨育富戴上防护用具,从“扫雷区”警示牌旁进入雷场,开始了新一天的扫雷工作。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11月初,中越边境第三次大面积排雷行动正式开始。 此次扫雷是继1992年4月至1994年9月、1997年10月至1999年3月两次边境大扫雷之后,中越边境又一次扫雷活动。 工作地点首先在云南省文山、红河两省展开,预计年底全部完成。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这也是杨育富第三次参加中越边境扫雷任务。 在大部分作业中,他最先进入雷场,走在最前面。 漫长的边境线上耸立着高山,道路弯曲,种植橡胶、香蕉、茶叶等作物的农田十分广阔。 但是,青山绿水之间,随处可见绘有骷髅旗标记的“雷区”品牌。 在这些战争年代埋下的地雷严重威胁着边境地区人民的生命安全。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儿子也来部队当兵了。 如果打扫不完的话,让儿子继续做。”

再次进入雷场参加排雷工作使杨育富感慨万千。 中越边境是三次大面积排雷任务,杨育富在扫雷一队,加上调查界立碑排雷工作,这是他第四次站在八里河东山雷场。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在第一次大扫雷工作中,杨育富是扫雷一队的班长,他在执行扫雷任务时晒干了,经过学校的训练又回到了扫雷一队的任队长。 第一次大面积排雷行动,杨育富和战友们主要负责清除边境口岸、通道、边防部队巡逻路上的地雷。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在第二次大扫雷中,杨育富又来到八里河东山,代理队长他率领排雷官兵对边民耕地、经济林地、部分便道地雷,用包围标示的方法,列举了未排除地雷和爆炸物的土地圈,防止了边民误入歧途。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立碑期间,杨育富还带着排雷官兵清除了各新立界碑点之间通道的地雷危险。 每次扫雷工作,在清除绿色地带后,他们必须手拉手,用脚踩一次,确认安全后交给地方政府。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这次要排除的雷区大多是前两次中越边境排雷任务留下的‘硬骨头’,”杨育富说。 他熟悉中越边境地区的雷场,与前两次大面积排雷和踏界排雷任务相比,这次任务的排雷区域山坡陡峭,怪石嶙峋,蛇虫肆虐,交通不便。 有些地方的垂直落差在1000米以上,坡度在40度至50度之间,个别雷场的坡度可达60度至70度。 此外,地雷和爆炸物种类繁多,交错掩埋,难以识别。 由于布设时间长、雨水冲刷、山体滑坡等,导致性能发生变化,埋设位置向深层移动,被植被根部包裹,作业难度和危险性更大。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杨育富说,这些地雷经过30多年的风雨,可能暴露在路边,也可能深埋在土里。 特别是还有与地雷和爆炸物融为一体,清除雷电障碍,进行大量砍伐和除草等附带作业的植物根系,其任务难度是众所周知的。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不仅如此,南疆边疆昼夜温差大,气候变化无常,时有刮风、下雨、赤日炎。 恶劣的天气也增加了排雷工作的难度。

对杨育富来说,这很可能是他最后一次执行排雷任务。 “扫了这次雷,我可能会脱下这件军服。 ”。 现在,完成职务、年龄双杠的杨育富本来打算转业,但在听到扫雷的消息后,他第一次找到了领队,说:“因为有经验,让我做了两年多,清除地雷后离开了。 真的不行。 即使脱掉这件军服,也请让我参加这次扫雷任务。 ”。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杨育富如愿以偿地来到扫雷队,说:“儿子也来部队当兵了。 如果我打扫不完的话,我会继续做儿子! ”。

“排长,请收集这个地雷”

来到边境雷场后,大部分晚上,扫雷司令部政治委员会的周文春总是最后熄灯睡觉。

扫雷工作开展以来,4个扫雷队和1个保障队分散在千余公里的边防线上工作,每天与地雷等爆炸物打交道。 周文春心中的压力自然不小。 他是多次参加排雷工作的退役军人,最了解排雷工作的危险性。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在第一次大扫雷中,周文春是扫雷队的副辅导员,他被命令清除“百米生死线”的雷电障碍。 有一天,换班的周文春为了作业士兵们的安全,多次守卫着作业现场,扫雷队使用扫雷弹在密集的扫雷区开辟通道,按照老规矩,周文春最先进入雷场,继续铺设扫雷弹,铺着扫雷弹回来,“砰! ’突然脚底一响,周文春以为自己可能踩着地雷,不敢看脚下的他慢慢蹲下,用手摸了摸小腿和脚,发现后,才松了一口气。 那时,后面传来爆炸声,紧挨着他的士兵不幸踩到地雷,炸毁了脚底。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不是我带领的,但这是我的责任! ’想起当时受伤的战友,周文春感到很惭愧。 “我必须带他们来到雷场,为他们的安全负责。 ”。

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周文春对草皮特别敏感。 有一次,四川度假回来的周文春正在和家人散步,妻子正要从水泥路上走到路边的草皮上时,他突然抓住了恋人,带着她回来了。 妻子惊讶地问:“你在做什么? ”没能理解。 “什么也没做”周文春悠闲地过着神,向妻子解释,原来的排雷工作在他心里留下了阴影,看到草皮就会条件反射地认为那里有危险。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现在再次进入雷场,周文春责任更重,压力更大,每天起床睁开眼睛,想着分散的几十辆车,几百人。 每天晚上,值班人员的所有报告员都回到营区后,他才能安心睡觉。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就像战场一样,参与排雷工作的官兵们大多经历了雷场生死的考验。 扫雷四个队的主教练陈登泉踩过地雷。

第一次扫雷工作时,陈登泉担任引爆器,在刚打开的过道里准备再次爆破时,陈登泉左脚蹲下疲惫,要变成右脚时,脚底突然发出“砰”的一声。 “队长,你有事吗? ’大家一听到声音就赶到了,陈登泉不敢看脚下,害怕地用手摸了摸脚,扭动了脚面。 发现有意识就放心了。 幸运的是,陈登泉踩了没有安装引信的地雷,但他只踩了地雷的火帽,没有引爆地雷。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队长,帮我收集这个地雷! ”官兵们和他开了个玩笑。 但是,那个场景深深印在陈登泉的脑海里,排雷工作之前,平时大大咧咧的他成了“姑母”,反复警告排雷官兵们,要大胆细心,确保安全,经常反复检查防护用具之后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对扫雷士兵来说最好的防护服是熟练掌握扫雷技能. "

扫雷工作在特殊战场上“作战”。

横亘在官兵面前的雷场,一片寂静。 扫雷士兵们首先使用火箭爆破器和扫雷爆破筒炸毁雷场目标地区,并打开扫雷通道。 随后,用火炬点燃排雷通道的地表植被,引爆了裸露地雷。 随后,身穿防护服的官兵沿着爆破开辟的排雷通道进入雷场,使用探雷器、探雷针和扫雷耙展开人工搜索。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今年的扫雷工作采用了扫雷机器人、远程雷场清扫车等高科技扫雷装置,提高了扫雷的安全性和操作性,但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许多扫雷环节需要以前流传下来的人工操作。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纵火雷! ’在富宁县田蓬镇的一个雷场,4个火焰喷射器从3个纵火点喷发,雷区方向的杂草、荆棘很快被烈火吞没。 接着,排雷官兵使用排雷弹打开通道。 随后,扫雷官兵进入雷场。 他们踏上雷场的焦土,手持地雷探测器,弯腰探查所有土地。 当一名士兵的地雷探测器发出“嘟嘟声”时,他立刻躺在地上,瞪大眼睛,双手小心地松开信号源区域表层的土,挖了一点土。 十分钟后,步兵地雷出现了。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扫雷工作不仅考验官兵的胆量,也考验他们的细心和耐心。 扫雷工作就像在雷场进行十字绣一样。扫雷队队长蒋俊峰说:“如果不像十字绣那样采用探雷针,就无法确保脚底安全。” 在中越边境执行第二次扫雷任务中,蒋俊峰排除地雷560多枚,被成都军区授予“扫雷英雄”荣誉称号。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1998年3月,老山雷场。 扫雷队士兵符林发现锈迹斑斑,羁绊严重,打雷了,不久就动手试图排除。 蒋俊峰急忙阻止了他。 “这是纽带发生了闪电,可能有诡计装置。” 他把符林藏在一边,自己沿着纽带仔细寻找,果然发现了设在远处三角的另外两个72式雷电。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由于多次执行排雷任务,蒋俊峰熟悉地雷探测器材的装备性能。 例如,扫雷耙的各耙距离多远才安全? 地雷探测器和地面的距离有多远? 不会打雷吗? 地雷上附着的土怎么清除,不让地雷爆炸?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对扫雷士兵来说,最好的防护服是熟练掌握扫雷技能。 ”。 在实地工作之前,蒋俊峰把这些经验教给了所有的官兵,在他的训练下,士兵们熟练地掌握了“刺绣十字绣”的功夫。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11月3日,扫雷队进入雷场进行首次现场作业。 蒋俊峰带领排雷官兵戴上防护装备,拿到地雷探测器、地雷探测针,胸前插上小红旗,渐渐向雷区深处移动。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啾……”听到地雷探测器发出的信号后,蒋俊峰立即评估了金属物的大小和位置,随后更换地雷探测器对比判定物体形状,仔细探测,断定他是“58式”步兵的压迫雷。 蒋俊峰慢慢趴下,轻轻刮去地雷表层的土,然后像“袋子里的探测物”一样取出地雷。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目前的扫雷装备也遭到鸟枪炮击

11月老山雷场云雾弥漫,林木深。 从远处看,站在雷场外侧的骷髅雷区的标志令人毛骨悚然。 据估计,数十万枚地雷和各种爆炸物隐藏在这片植被茂密的雷区内。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除了以前流传的工作方法之外,广泛使用雷场清扫车和机器人等先进的装备器材和排雷方法,排除了“雷患”。 ”。 指挥长陈安游介绍说。 在排雷工作点附近,涂成红色的大型机械在绿丛中尤为突出,排雷官兵正在进行调试,做好进入雷区排雷前的准备。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这是雷场的清扫车,用遥控器进行操作。 ”。 龙泉扫雷队队长表示,该台车是刚开发成功的新装备,自重8吨,具有较强的爬坡能力,能够在坡度小于40度的山区进行扫雷工作,操作手在1公里范围内实施无线遥控控制,浅层步兵扫雷、灌木清除、灌木清除。 介绍了可以操作手雷等未爆炸物,作业中即使发生爆破碎片和冲击波对操作员也不危险。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嗡嗡……”雷场清扫车通过排雷士兵的远程遥控缓缓进入,用上升、俯仰、切断、铲抓着,有条不紊地进行排雷和各种爆炸物的排除工作。 扫雷队队长龙泉表示,雷场清扫车的扫雷装置主要由液压马达驱动的扫雷锤等组成,为了打击地面、破碎步兵地雷、爆炸,还可以直接破碎灌木林。 其清扫装置主要由安装在机械臂上的清扫刀片等构成,用于清扫在雷场断裂、破碎的植被。 清扫车还由液压马达驱动的圆锯、滚网式镰等组成,配备有用于切断、切断雷场树木的灌溉装置。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除了雷场清扫车之外,这次排雷还首次采用了排雷机器人。 龙泉队长说:“机器人扫雷可以部分代替人工进行,危险性相对较小,适合植被低、稀疏、地形平缓的地区。”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在扫雷现场,我们看到两名扫雷士兵操作“螃蟹”之类的扫雷机器人进入扫雷区。 沿着雷场清扫车前进的路线逐步前进,像黑精灵一样敏捷地伸出探测器,不断左右旋转,从不错过可疑的角落。 不久,扫雷机器人的警灯突然开始闪烁,警报声持续响起,步兵地雷很明显。

““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以前扫雷挂钩和扫雷耙等‘土装备’用于作业,现在可以说是‘鸟枪交换炮’! ”指挥长陈安游说说,此次扫雷工作官兵啃的都是“硬骨头”,但科技含量高的扫雷设备、器材大量投入扫雷实战,对扫雷行动充满信心。

标题:““扫雷作业就像在雷场上绣十字绣””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20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