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75字,读完约10分钟

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推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十年来,新课程实施的现状如何? 教师如何评价新课程? 他们对下一阶段的推进有那些建议吗?

“十年课改说成败”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日前召开的“新教室新教育”峰会上,公布了与中国教育网联合举办的“教师对新课改的评价”网络调查结果。 包括西藏、新疆、青海在内的全国29个省区市近40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其中城市、乡镇、农村分布均匀。

“十年课改说成败”

只有四分之一的教师对新课改的效果感到满意

问卷涉及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度和十年课改效果的整体评价问题。 从统计结果看,74%的教师认同“合作、自主、探究”的新课改理念,63%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学校正在积极开展新课改。

“十年课改说成败”

教学方法的变革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 “你认为新课程改革后,你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吗? ”的问题,“变化很大”的有9.8%,“变化很大”的有22.5%,“有了一定的变化”的有51%,“变化不大”的有17%。 在第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中心的占52%,以小组讨论为中心的占26%,以授课式为中心的占22%,这些数据可以由教师积极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式,从而实现教学的探索

“十年课改说成败”

在河北省某县级市任教的语文老师这样评价新课改十年。 “我认为确实有了质的变化。 教师观念不断更新,特别是教育观念的转变,使得过去的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现在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索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热情高涨,思维活跃,高效课堂自然形成。 ”。

“十年课改说成败”

但是,新课改的理念和对发展状况的高度认可,凸显出教师们并未评价新课改的实际效果。

“新课改缺乏育人核心理念与世界的接轨,无法很好地吸收人类的普世价值观念。 小学教材没有太多新意,文案写得不好对注重课堂“术”水平的探讨,“术”往往不看“人”……新课改的效果可谓微乎其微。 ”。 这是江苏省语文教师对调查中新课改的评价。 这种观点在这次调查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显示,3.3%的人对课改的整体评价感到“满意”,21.3%的人感到“满意”,只有约四分之一的教师感到满意。

“十年课改说成败”

新课改后的教学难度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

新课程改革纲要确定了改变课程文案“繁、难、偏、旧”的现状,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社会公众对新课程充满期待。 那么,十年来,这个目标是如何实现的?

“十年课改说成败”

关于“繁、难、偏、旧”课程文案的变更,21.7%的教师认为“有变更”,40.3%的教师认为“差不多”,25%的教师认为“比过去更难”。 此外,73%的老师认为:“新课改后学科知识体系不系统,教学难度大。”

“十年课改说成败”

安徽英语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具体意见:“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我认为应该删除教科书的复印件。 例如,英语课本后面的单词量太大,我们农村的学生无法接受,所以如果影响他们学习的趣味性,从一本书里删除1~2个单元,学生的负担就会减轻。”

“十年课改说成败”

在减轻学生负担、促进素质教育的目标上,47%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后学生的课业负担反而加重了,34.2%的教师认为与以前差不多,只有8.5%的教师减轻了。 在询问“新课改是否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时,11%的教师“促进较大”,41.3%的教师“有一些促进”,共计52.3%; 另外,31%的人认为效果“不明显”,16.7%的人认为“应试教育”更为严重。 这些数据显示,城乡中小学教师对新课改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认识度不太高。

“十年课改说成败”

新课改在高中效果最差

调查表明新课改在城乡之间、初中和小学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62%的老师基本上说:“新课改在城市也可以。 问题首先在于农村学校”的看法。 反映出部分教师新课改后农村教师从业量增大,难以适应教材。

“十年课改说成败”

关于留级,教师们认为小学新课改是最好的。 接下来是初中,高中效果不好。

关于“新课改实施中的第一个问题”的回答,“评价和考试不变”排在第1位,“教育资源不足”排在第2位,“师资培养跟不上”排在第3位。 教师能力不足、领导工作不力、推进速度过快等是影响新课改实施的重要因素。 认为教师矛头指向的首要是高考制度,高考制度未改革,素质教育缺乏外部环境,新课改理念不太可能实现。 农村教师越来越关注资源匮乏和师资培训不足的情况。

“十年课改说成败”

新课程必须探索从下而上的方法

“对于影响亿万青少年的课程改革来说,十年是重要的节点。 课程改革应该成为上下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的过程”。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研究员王丽认为,完成问卷整理后最大的感受是,课程改革在“成功”和“失败”之前就很难被二维思维所评价,教师对新课改整体评价偏低,新课改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辅助机制,尤其制约新课改的实施

“十年课改说成败”

王丽认为,目前新课改采用的第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动员方法。 下一阶段的改革,能否探索以学校改革为主的自下而上、上下级结合的推进途径,使课改真正成为促进学校变革的内在动力,政府以提供教师培训、资金支持等较为有效的支持为主,相应的配套机制、比较有效的反馈。

“十年课改说成败”

相关副本:

教育的现实和新课程的目标还有距离

课改动力从哪里来

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推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十年来,新课程实施的现状如何? 教师如何评价新课程? 他们对下一阶段的推进有那些建议吗?

“十年课改说成败”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日前召开的“新教室新教育”峰会上,公布了与中国教育网联合举办的“教师对新课改的评价”网络调查结果。 包括西藏、新疆、青海在内的全国29个省区市近40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其中城市、乡镇、农村分布均匀。

“十年课改说成败”

只有四分之一的教师对新课改的效果感到满意

问卷涉及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度和十年课改效果的整体评价问题。 从统计结果看,74%的教师认同“合作、自主、探究”的新课改理念,63%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学校正在积极开展新课改。

“十年课改说成败”

教学方法的变革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 “你认为新课程改革后,你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吗? ”的问题,“变化很大”的有9.8%,“变化很大”的有22.5%,“有了一定的变化”的有51%,“变化不大”的有17%。 在第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中心的占52%,以小组讨论为中心的占26%,以授课式为中心的占22%,这些数据可以由教师积极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式,从而实现教学的探索

“十年课改说成败”

在河北省某县级市任教的语文老师这样评价新课改十年。 “我认为确实有了质的变化。 教师观念不断更新,特别是教育观念的转变,使得过去的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现在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索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热情高涨,思维活跃,高效课堂自然形成。 ”。

“十年课改说成败”

但是,新课改的理念和对发展状况的高度认可,凸显出教师们并未评价新课改的实际效果。

“新课改缺乏育人核心理念与世界的接轨,无法很好地吸收人类的普世价值观念。 小学教材没有太多新意,文案写得不好对注重课堂“术”水平的探讨,“术”往往不看“人”……新课改的效果可谓微乎其微。 ”。 这是江苏省语文教师对调查中新课改的评价。 这种观点在这次调查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显示,3.3%的人对课改的整体评价感到“满意”,21.3%的人感到“满意”,只有约四分之一的教师感到满意。

“十年课改说成败”

新课改后的教学难度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

新课程改革纲要确定了改变课程文案“繁、难、偏、旧”的现状,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社会公众对新课程充满期待。 那么,十年来,这个目标是如何实现的?

“十年课改说成败”

关于“繁、难、偏、旧”课程文案的变更,21.7%的教师认为“有变更”,40.3%的教师认为“差不多”,25%的教师认为“比过去更难”。 此外,73%的老师认为:“新课改后学科知识体系不系统,教学难度大。”

“十年课改说成败”

安徽英语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具体意见:“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我认为应该删除教科书的复印件。 例如,英语课本后面的单词量太大,我们农村的学生无法接受,所以如果影响他们学习的趣味性,从一本书里删除1~2个单元,学生的负担就会减轻。”

“十年课改说成败”

在减轻学生负担、促进素质教育的目标上,47%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后学生的课业负担反而加重了,34.2%的教师认为与以前差不多,只有8.5%的教师减轻了。 在询问“新课改是否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时,11%的教师“促进较大”,41.3%的教师“有一些促进”,共计52.3%; 另外,31%的人认为效果“不明显”,16.7%的人认为“应试教育”更为严重。 这些数据显示,城乡中小学教师对新课改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认识度不太高。

“十年课改说成败”

新课改在高中效果最差

调查表明,新课改在城乡之间、初中和小学之间有很大差异。 62%的老师基本上说:“新课改在城市也可以。 问题首先在于农村学校”的看法。 反映出部分教师新课改后农村教师从业量增大,难以适应教材。

“十年课改说成败”

关于留级,教师们认为小学新课改是最好的。 接下来是初中,高中效果不好。

关于“新课改实施中的第一个问题”的回答,“评价和考试不变”排在第1位,“教育资源不足”排在第2位,“师资培养跟不上”排在第3位。 教师能力不足、领导工作不力、推进速度过快等是影响新课改实施的重要因素。 认为教师矛头指向的首要是高考制度,高考制度未改革,素质教育缺乏外部环境,新课改理念不太可能实现。 农村教师越来越关注资源匮乏和师资培训不足的情况。

“十年课改说成败”

新课程必须探索从下而上的方法

“对于影响亿万青少年的课程改革来说,十年是重要的节点。 课程改革应该成为上下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的过程”。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研究员王丽认为,完成问卷整理后最大的感受是,课程改革在“成功”和“失败”之前就很难被二维思维所评价,教师对新课改整体评价偏低,新课改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辅助机制,尤其制约新课改的实施

“十年课改说成败”

王丽认为,目前新课改采用的第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动员方法。 下一阶段的改革,能否探索以学校改革为主的自下而上、上下级结合的推进途径,使课改真正成为促进学校变革的内在动力,政府以提供教师培训、资金支持等较为有效的支持为主,相应的配套机制、比较有效的反馈。

“十年课改说成败”

相关副本:

教育的现实和新课程的目标还有距离

课改动力从哪里来

标题:“十年课改说成败”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20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