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6字,读完约3分钟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大学要主动调整学科结构 2006-09-23

我想集中讨论两个问题:大学生就业机制的根本性变革和大学的应对措施。 社会经济的变革给大学生的就业机制带来了根本性的转变。 曾由国家计委制定相关计划,目前大学生就业的逻辑出发点是市场诉求。 根据市场经济的逻辑,如果有诉求,就会刺激供给。 这种社会对人才的诉求结构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年薪、职场特点。 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考虑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按照市场的供求规律进行资源配置。 包括人力资源配置。 我们学校今年招收的各省市自治区高中文科第一的大部分集中在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的理科前十八名都是计算机专业。 因为就业机会很高。 但是,我们北大古印度语、古波斯语的专家招了很多。 因为这些专业对北京大学的文史哲来说非常重要。 但是,如果我们只有10个学计算机的,10个学工商管理的,2000个学法律的,学古波斯语的,这些学生毕业后就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的诉求结构了。 你学习的专业不重要,必须考虑现实的需要。 这对大学很重要。 因此,高校必须面对市场经济这一新环境,调整自己相应的学校理念和学科结构。 另外,前一阶段的许多学校在扩招时,大多培养了价格较低的专业人才以扩大规模,带来了一系列的就业问题。 高校必须看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转型带来的人才结构的一些变化,客观地分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人才诉求,进行学科结构调整。 此外,也是阶层的调整。 许多学校追求高水平,大专、大本都是培养研究生的硕士学位的人,还必须获得博士学位。 没有考虑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会迅速发展。 我们的产业结构对人才的诉求有水平、结构问题。 还有区域结构的调整。 我认为现在中国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地域结构问题。 东部沿海城市、北京、上海、广东地方聚集了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广阔的西部和中部,他们需要很多毕业生,但去那里的毕业生比较少。 应该制定有利于区域结构调整的政策框架。 这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很重要。 另外,我认为有必要提高毕业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比如和斯坦福大学的学生相比,他们的学生不像我们的学生那么深入和坚定,但是知识面很广很灵活。 在知识更新和变化越来越快的今天,斯坦福要求学生有更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这值得我们借鉴。 第三个方面是培养创业型、创新型人才。 首先要培养创业精神,让学生突破以前流传下来的就业观念,有信心,敢于承担风险。 另外,要创造创业的环境,一个是政策环境,一个是舆论环境,必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条件。 原载《中国青年报》( j-03 )

标题:“校长论坛”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2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