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1字,读完约3分钟

北京飞控中心:掌声经久不息 2007-10-25 杨冰 姜宁 本报记者 叶铁桥 “各号观察,一分钟准备!”18时04分,卫星发射进入一分钟读秒。全部人的眼球也都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聚焦到大屏幕上:只见发射塔架与火箭相连的线缆瞬间脱落,线缆摆杆缓缓移开。

“北京飞控中心:掌声经久不息”

“10、9、8……”扬声器里传来最后的读秒声,大厅里一片安静,全部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点火!”随着一声令下,火箭在巨大的推力下缓缓地离开发射塔架,笔直上升。

大约过了10秒钟,火箭就突然转了个弯,朝东南方向飞去——这正是符合程序设计的预定方向。

在大家聚精会神之际,洪亮的报告声打破了飞控中心的安静。

“西昌遥测信号正常!”大屏幕上,火箭则直飞苍穹,在深幽的天幕下留下了一道绚丽的轨迹。

火箭航行区域的各测控站(船),则将测控数据接力传回了北京飞控中心。

“长江二号发现目标!”

“长江三号跟踪正常!”

……

位于大厅后侧的计算机终端机房内,技术人员在全神贯注地进行卫星遥测数据和轨道数据解决,密切监视着星箭联合体的飞行状态。

伴随着大屏幕上不断跳跃着的飞行参数,大厅里不时响起令人欢欣鼓舞的洪亮报告声:

“一、二级火箭分离成功!”“火箭飞出大气层,整流罩脱落!”

随着星箭没入天穹,图像转为三维模拟图像。飞控大厅的大屏幕上,18时14分,三维图像显示嫦娥一号正飞过标有“福建”的地图上空,向台湾海峡进发,远处,标有“台湾”字样的地图在嫦娥一号面前一些点展开。

“北京飞控中心:掌声经久不息”

过了台湾海峡后,火箭二、三级分离。随后的18时29分,火箭与卫星成功分离。

飞控大厅内,各方面正常的报告声仍在此起彼伏。18时35分,轨道计算人员大声报告:

各号观察,我是北京,根据北京实时检测评估,嫦娥一号卫星正常入轨!卫星入轨参数为轨道倾角31度!轨道周期15小时47分!近地点高度205公里!远地点高度50930公里!

“北京飞控中心:掌声经久不息”

飞控中心大显示屏上的数据也表明:嫦娥一号卫星进入预定的大椭圆轨道!

这是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关键的一步!

大厅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坐在总调度后侧的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主任朱民才,依然脸色凝重。他紧紧地注视着来自各测试站(船)的新闻,因为他知道,卫星发射成功,对测控通信系统来讲,从业才刚刚开始。

“北京飞控中心:掌声经久不息”

根据程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卫星先绕地球飞行,经过4次调相,开始“奔向”月球,大略经过114小时的飞行,在快要到达月球时,依赖卫星的主推力发动机进行减速制动。在被月球引力场“捕获”后,成为环月卫星,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的高度绕月球飞行。

“北京飞控中心:掌声经久不息”

18时59分,指挥员大声宣布:

“太阳帆板展开正常!卫星运行正常!”

这表明卫星发射阶段完全成功。顿时,飞控大厅响彻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本报北京10月24日电

标题:“北京飞控中心:掌声经久不息”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21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