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3字,读完约4分钟

2015年初,杭锦旗独桂塔拉镇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2014年,在创建全国文明村镇的进程中,我们将农村文明发展与农村牧区“十通工程”结合起来,以政府为投资主体,在转变观念的同时努力实现农牧民受益,实现当地城镇化目标,从根本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杜桂塔拉镇副书记晓光说。

黄河岸边文明风吹——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采记

“十全覆盖”增加力量

“很久以前,我们农民家的墙壁是黑色的,院子里乱七八糟。今年,我们的龙猫营村被确定为全旗“十全覆盖”工程示范村,并做了大量的业务。现在村子变得干净了,房子也变得整洁了。村民们都觉得,如果他们不整理好自己的家,让别人来他们家是很尴尬的。因此,去年冬天,每个家庭都在装修房子。”杜桂塔拉镇龙猫营村村长袁和平说。

黄河岸边文明风吹——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采记

2014年,Duguitala镇政府投资1300.9万元完成地面数字电视改造、供电线路改造、变压器扩建和自来水安装,以及标准化诊所、便利超市和文化活动室的建设和改造、农村小型油路建设、街道硬化等基础设施改造项目,采取政府投资和村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投资2560万元帮助农牧民新建320套住房、旧房改造和大棚圈改造。

黄河岸边文明风吹——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采记

生产生活环境的极大改善使村民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很久以前,在冬天,村子里的人要么喝烧酒,要么打牌、打麻将。现在村民们忙于家庭事务,他们去活动室锻炼身体,享受阳光。日子过得真舒服。”老党员林笑吟吟地说。

黄河岸边文明风吹——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采记

让村民感到快乐和幸福的不仅仅是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改变,还有生活的便利和关爱服务。为了方便群众办理各种社会服务,都归塔拉镇每月组织以文化为纽带、以服务为主体的“民生博览会”主题活动,将文化和医疗送到农村,同时组织农牧相关业务部门在农牧民门口提供现场办公服务。

黄河岸边文明风吹——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采记

强大的生产和收入增加,然后给力量

“去年,我们镇的农牧民挣了很多钱,70%的家庭收入超过10万元。”晓光说。

除了加大对村镇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外,都归塔拉镇还将“十全覆盖”与发展现代农业、畜牧业和文化旅游相结合,以工业增收,增加文明农村建设的比重。按照“政府引导、项目支持、企业主体”的建设思路,稳步推进土地和草原有序流转,大力发展反季节绿色蔬菜种植、优质牧草种植、肉牛和绵羊养殖等特色产业,建设了黄河沿岸现代农牧业。经济示范区;采取“龙头企业+农牧民”的经营模式,引进培育龙头水产养殖公司,带动农牧民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全面推出“黄河古道鱼”特色品牌,科学发展水产养殖,确保农牧民增产增收,努力打造黄河经济带“生存保护区”。

黄河岸边文明风吹——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采记

他们还结合当地丰富的黄河风情、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淳朴的民俗风情,将绿色生态、文化旅游等元素融入村庄规划和危房改造中,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引导农牧民建设农家书屋,着力打造体现田园风光和黄河风情的优美适宜的村庄,融入周边旅游格局,努力打造沿黄经济带的“生态旅游区”和“生命探索区”。

黄河岸边文明风吹——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采记

2014年,全镇实现区域生产总值25.75亿元,增长1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70元,增长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3945元,增长8.1%。

农村文明建设辉煌

干净的房子,坚固的棚子,平坦宽敞的道路...“十全覆盖”让人们看到了龙猫营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全新变化。村内100米长的青砖灰瓦文化墙上的三字经、名人文集、弟子守则、村规民约,让人感受到现代新农村的文明与和谐。

黄河岸边文明风吹——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采记

“尊敬父母是孩子应该做的。婆婆是母亲,必须孝顺。”“我媳妇真是个好妻子,百里挑一。”龙猫营村的李凤莲和婆婆真是一对好婆媳。

2014年,都归塔拉镇将“十全覆盖”与农村文明建设相结合,旨在长期保持“十全覆盖”工程和“爱我的家乡文明,农村文明的伟大行动”成果,探索形成了以制度硬约束为第一步,村民主动参与后续的管理措施。一是建立和完善“一约一单四会”,即村规民约、廉洁“红黑榜”、道德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红白会、禁毒会议,在全镇形成良好风尚的社会环境,实现农村文明建设对村民的刚性约束。二是以文化建设为重点,新建四面固定文化墙和三面移动文化墙,将孝、诚、礼等传统文化挂在墙上,成为村民家门口的“活教室”,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后续管理。

黄河岸边文明风吹——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采记

2014年,全镇通过群众自评和评估小组评估,评选出35户“十佳文明户”、35户“文明卫生户”、30户肖兴和10名身边的好人。

标题:黄河岸边文明风吹——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采记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2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