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099字,读完约15分钟

□新华社记者罗白冯

共和国的法治建设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2020年5月28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以2879票赞成、2票反对、5票弃权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热烈的掌声久久回荡在万人礼堂。

五年磨一剑宣告中国进入“民法典时代”。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载了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

开启中国民法的新时代

民法是民事领域的一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民法典》的编纂是一个国家法律传统和法治信仰的生动写照,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不懈努力。

重庆,嘉陵江边,歌乐山下。

近百岁的法学家金平清楚地记得新中国民法的三次起草工作。

"第一次是1954年,第二次是1962年,第三次是1979年。"金平说:“必须承认,只有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法治深入人心,《民法典》才有成功编纂的条件。”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中国民法的进步从未停止过。改革开放以来,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等民事单行法相继颁布,民事法律规范体系逐步完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奋勇前进,开辟了新的征程。全面依法治国被列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变化。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经济发展是稳定而深远的,它依赖民法体系来调整关系和维持秩序;社会生活是明确而积极的,这就要求民法体系要清晰而明确;法治建设离不开民法体系的坚实基础和与时俱进。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编制民法典”。

"这无疑是我国民法史上的一个突破性节点."当白发苍苍的金平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他仍然难以掩饰自己的激动。"只有在这个时代,我们自己的民法典才能诞生."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伟大的时代孕育了伟大的准则。编制一部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科学体例、严谨结构、规范合理、内容完备、协调一致的民法典,离不开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思想指导。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2016年6月、2018年8月、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民法典》编纂的报告,对《民法典》的编纂作出重要指示,为《民法典》的编纂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自始至终,民法典的编纂都是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进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根据《民法典》编纂的指导思想,立法机关确立了“法典化立法”的重要思想。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有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汇编和编辑。

——这不是简单的“口袋里的土豆”,而是要针对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修改和完善不再适合实际情况的规定,制定有针对性的新规定。

为了做好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多次向党中央请示报告,报告了民法典编纂的总体思路、工作步骤和体例结构等重大问题。

“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我们顺利完成民法典编纂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孙参与了《民法典》的编纂工作,他指出,立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和重大争议都是由党中央在科学判断的基础上解决的。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起源于风车水磨时代的法国民法典以其对现代民法体系的启示而闻名。源于工业化社会早期的德国民法典,以其严密的逻辑和严谨的体系被继承下来。

在一百年来世界空前的变化下,中国的民法典如何才能与时俱进,为人类法治文明写下辉煌的一笔?

如果你想让它的枝条繁茂,你必须深入它的根部。这是一部有中国特色的民法典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人格权综合保护,维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民族精神融入《民法典》,使传统美德和社会道德深入人心。

当事情改变时,法律随时都会改变。这是一部充分反映时代特征的民法典-

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解决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矛盾和冲突,加强网络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民法典与时俱进,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的智慧。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人民是国家的基础,是法制的基础。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解决高空落物问题,维护社区业主的合法权益,明确禁止高利润贷款...《民法》关注人民的关切,加强对人民权利的保护,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法律保障。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在法律体系中,如果宪法是天空空的旗帜,那么民法就是地球上坚实的一步。”孙钟弦说:“每一步都可能是平凡的,但正是这些坚实的步骤使整个国家的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新时期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的生动实践

2020年2月,疫情防控工作处于关键阶段。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家庭法院院长陈海一焦急地联系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反映了儿童因父母被隔离而无人照顾的问题,并建议完善相关制度。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在今年的两会上,陈海怡惊喜地发现她的提案在立法上得到了回应。民法典将防疫与控制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监护制度,更紧密地为被监护人编织保护网。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民法典描绘了一个国家的立法水平。

早在2015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委员会就开始编纂《民法典》。结合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现状,从一开始就对“两步走”计划进行了界定。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两步走”是民法典编纂成功的重要保证."孙说,制定民法通则,调整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则,是一大创新。然后,对其他现行民法进行整合和修订,并对《民法典》的各个部分进行汇编。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创新”与“融合”的协调,使《民法典》在最大限度地保持民事法律体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体现了立法的前瞻性和开放性,有效回应了时代的要求。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2017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投票通过了《民法通则》,民法典的编纂顺利迈出了第一步。

2018年8月,《民法典》各部分的草案出台。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多次对《民法典》各部分的草案进行了划分和审议。

中国辽阔的土地在一百英里内有不同的风和风俗。要编纂民法典,并就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本准则寻求广泛的共识,我们必须潜心倾听人民的声音。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打开立法之门,寻求社会共识的“最大共同点”。

2020年1月,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召开了民法典草案协商会议。各行各业的居民表达了他们的意见,并与立法机构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每个人都在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他们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国家法治的不断进步。”基层立法联络点的信息员卞晓琳说。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10次,征求公众意见10次,组织NPC代表学习讨论3次,专门就意见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召开座谈会……广泛而热烈的“民法典讨论”,成为中国法治的一道亮丽风景。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深入现实,使人民的准则更加扎实有效。

通过扩大公众舆论的代表工作,2019年,NPC代表提出了32项涉及编纂《民法典》的提案;

选择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夫妻共同债务等重点问题,专程到有代表性的地方调研;

为了回应人们强烈反映的财产纠纷和其他问题,走访社区和居委会...

立法者深入基层,广泛吸收各方意见,使立法理念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法律条文跟上人们的期望。

2019年12月,《民法典》的完整版本草案首次出现在世人面前,该草案与《民法典》的一般条款和《民法典》各部分的草案“合并”。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代表们认真审议和讨论了民法典草案。大家都认为草案符合中国的国情和现实,反映了人民的意愿,体现了民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以及民事活动的内在规律。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根据各方意见,草案共进行了100多处修改,包括40多处实质性修改-

禁止物业公司通过停水断电的方式缴纳物业费;

为地面塌陷和伤害问题做好准备;

明确公安等机关对高空抛物体的调查责任;

……

在民法典的画卷上,立法者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通过法律程序确保党的理念成为国家的意志。

维护人民的权利,在“人”和“法”之间表达对人民的感情

随着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隐私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试衣间里可能隐藏着“第三只眼睛”,手机被骚扰电话轰炸,照片被随意丑化...在网络时代,法律能更好地保护你我的权利吗?

谈到民法典,“人格权”尤其引人注目。

明确“隐私”的定义,完善肖像权保护,建立器官捐献的基本规则,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人格权的独立编纂被认为是《民法典》的亮点和重大创新,将对个人自由和尊严的保护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人们可能不知道,在民法典编纂之初,曾有一场关于人格权是否独立编纂的热烈讨论——

有人建议,为了最大限度地尊重和关心"人",有必要通过单独的分部对人格权的类型和保护措施作出全面规定。

另一些人认为,《民法》对个人尊严的保护可以通过《总则》和《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来实现。

“无论什么样的意见,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加强对人格权的保护,但在立法形式上有所不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事法律室副主任石弘说:“在破解人格权保护领域新情况、新问题、强调综合保护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我们决定将人格权分为一个系列。”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这是一份关于14亿人的出生、死亡、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的“权利宣言”。

从生来就享受各种各样的照顾,到膝下有两个冷冰冰的子女和孙辈;从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下班回家后打开电视,我们总是在处理民法,民法受法律的规范和保护。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享受家庭幸福,但我不知道这孩子多大就能打酱油。《民法通则》告诉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标准已经从10岁调整到8岁。

欢迎来到“乔迁之喜”,但遇到令人发指的财产?《民法典合同汇编》增加了物业服务合同,以更好地保护业主的权利。

我想在晚年修改遗嘱,但我不能去公证处?新形式的遗嘱,如视频已被添加到《民法典》的继承版,公证遗嘱不再具有优先权。

……

“民法典的编纂以‘保护民事主体权利’为主线,对人民权利的保护可谓一丝不苟。”石弘介绍说,应编纂《民法典》,找出现行民法中的滞后条款并加以完善,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民权体系,更好地维护人民的权益。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这是刻在字里行间的“人民的感情”。

已故亲人的照片遭到恶意破坏,珍藏多年的书籍被借走后“永远消失了”……法律能解决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创伤吗?

《民法》的回应是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这标志着法律从注重物质保护扩展到保护精神权利和人身权利。”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民法典研究中心主任孟强评论道。

从出生到死亡实现对个人权利的全面保护,从一般条款到婚姻家庭条款增加对婚姻无辜方的保护,再到继承条款强调对遗嘱人真实意愿的尊重,是民法的价值和民法典的明确态度。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这是贯穿始终的精神脉络。

《民法典》立足于社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着眼于人民周围的“阻碍点”和“痛点”,以立法回应人民的迫切需求和期望。

回应公众对性骚扰的憎恶,明确相关的识别标准和单位制止性骚扰的义务。

聚焦“占座”、“抢方向盘”的强势现象,细化客运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

一些法律界人士认为,《民法典》将保护人身权和人格权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有利于满足新时期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高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把“中国的统治”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五月的深圳,观澜河两岸绿意盎然。

中国第一个民法主题公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规划图上,悬挂的“民法圈”在阴影之间延伸,高耸的民法日历标志着民法发展的历史...

法律的终结就是规则的终结。随着《民法典》的通过,这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将很快进入我们的生活,并在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发挥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从民法到民法典,“法典”反映了整个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许多农民工都遇到了新的问题:“如果家乡的承包地闲置,能不能租出去用于农业生产?”

当人们要求某事时,法律应该。《民法典》吸收了土地承包“三权分立”的改革成果,完善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相关规定,删除了耕地使用权不能抵押的规定,为“三权分立”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将有助于使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更好地激发农村社会的活力。”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琦说。

民法典是权利的宣言,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准则和依据。

从体现贸易自由到强调契约精神;从“特殊法人”的确立到现代产权制度的完善,《民法典》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明确了民商事活动的行为规则和基本合规性,创造了良好的法治商业环境,保障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民法典》紧跟时代脉搏,有效增强了民事法律规范的时效性、系统性和协调性,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世界法治文明贡献了中国的纲领和智慧。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民法典,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

今年两会期间,"修理空调整弟弟爬六楼救女孩"的视频广为流传,令许多人赞叹不已;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中写入了“一名儿童受伤后突然离开人世的案件”,法院的公正判决受到了网民的称赞...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一个廉洁正直的社会风尚不会让那些为正义而战的人陷入法律和道德的困境。《民法典》鼓励勇敢的行动,明确放弃救助者的责任,并防止“英雄流血和哭泣”。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民法典的编纂与民族精神的立法表达。

沉重的民法典,1200多条中的第一条,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庄严而引人注目的。

与西方民法典的价值观不同,中国民法典明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中国民事法律体系的价值核心。

完善禁止结婚制度,明确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设立离婚冷静期...以民法典为纲,继续发扬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优良传统。

“建立良好的家庭作风”被写入法律,以促进家庭美德;完善代位继承制度,减少继承纠纷...《民法典》保持了“家”的温暖,将成千上万个家庭的“小幸福”融入了国家的“大和谐”。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为解决社区纠纷提供法律依据,维护和谐的邻里关系;规定“自助行为”制度,引导社会成员合理维权;完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保护无辜当事人的权益……民法典明确了方向,引导了公共秩序和良好习惯,表明法律对世界是安全的,道德对人民是有益的。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对法典的全面修订不仅涉及立法,还涉及法律的必要性。

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实施。民法典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努力。

正义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法律有效实施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两个高报告都提出要认真贯彻《民法典》,依法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对于正在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青年学生来说,学习民法典不仅是一个普及法律的过程,而且有利于树立契约精神、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谢子清表示,建议社会各界尽快开始学习《民法典》,为该法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都各司其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这样《民法典》的精神和内容就可以内化在心中,外化在实践中,融入日常生活,成为社会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以法求路,以道立国。以人为本,依法治国。

这部反映时代特征、反映人民意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法典,必将把“中国的统治”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斗争中,再树一座法治的丰碑。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参加写作的记者:陈、、郭、兰、、吴艳婷、、、)

标题: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