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7字,读完约3分钟

数字普惠金融是金融技术和普惠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由于信息技术的迭代发展,金融技术领域的全球融资持续升温,金融技术产业规模迅速增长,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技术支持和发展红利。

科技赋能 普惠金融加速向数字化转型

近日,12月20日,在由中关村(000931,诊断学)互联网金融研究所、中国互联网金融30论坛和国家培训学院主办的“2019中关村金融技术论坛暨第六届普惠金融论坛”上,嘉宾们表示,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正走向科技与普惠金融高度融合的发展阶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覆盖面广泛,客户群体和风险管理数据不断普及

科技赋能 普惠金融加速向数字化转型

技术有助于包容性金融的数字化发展

近年来,普惠金融发展迅速,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予以推动。包容性金融体系正在逐步建立。然而,由于传统普惠金融体系渠道有限、创新能力弱、可持续性差,难以取得新的突破。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已被提上发展议程。

科技赋能 普惠金融加速向数字化转型

2016年,在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中国提出制定二十国集团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并正式提出“数字普惠金融”概念。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于普惠金融,创造全新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

科技赋能 普惠金融加速向数字化转型

可见,科技是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所最新发布的《中国金融科技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2018年前三季度全球金融科技融资金额高达326亿美元。

科技赋能 普惠金融加速向数字化转型

国务院参赞处特约研究员周说,全球经济发展正在向数字化转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互联网+”在金融领域形成的金融技术新优势,给金融服务的效率、服务模式和金融消费者体验带来了全新的提升。金融技术已经从用户维护、产品定价、营销渠道和运营模式等各个方面得到优化,并赋予了金融服务链权力。

科技赋能 普惠金融加速向数字化转型

数字普惠金融有四个发展特征

随着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新技术将在服务三农、推进农村振兴战略、准确扶贫、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根据该报告,总体而言,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呈现出四个特点,即服务覆盖面广、客户群体受欢迎、基于数据的风险管理和交易成本低。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在一些地区,即使没有银行网点、自动取款机等。,客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工具找到完成非现金交易所需的金融资源,金融服务更直接,客户覆盖面更广。同时,资金供需双方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完成信息搜索、定价和交易,从而实现实体网点的部分置换,减少人员和设备的占用,大大降低运营成本。

科技赋能 普惠金融加速向数字化转型

另外,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优化配置,可以实现金融服务市场的细分和精准营销,满足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在风险管理方面,有业内人士表示,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金融机构可以在分析日常交易数据流和信息流的基础上,有效判断客户的信用水平,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信用审批效率,使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获得有效的金融服务。

标题:科技赋能 普惠金融加速向数字化转型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4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