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92字,读完约8分钟

8月5日,在《人民日报》主办的“首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与发展峰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认为得益于金融技术创新的加速,中国普惠金融生态系统日益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全新的服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普惠金融发展的商业可持续瓶颈。《报告》提出了基于金融技术的全新概念“集合贷款服务平台模式”(以下简称“集合平台模式”),对普惠金融的深化发展带来了积极启示。

“聚合式借贷服务平台模式”出现,能否解渴普惠金融?

在贷款服务中,聚合平台模式改变了过去单一结构独立完成信贷业务全过程的服务模式,而是以开放平台为中心,将信贷业务环节模块化,“开放环节,聚合能力”,共同完成信贷服务模式;其中,聚合平台将融资者、资产和机构联系起来,在业务链的不同环节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一个有机的借贷生态系统。从理论上讲,参与机构在遵循自身业务资质要求和机构间合作规范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发挥其在业务属性、服务网络、数据积累、风险管理、科技研发、资金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化优势。,以合作的方式消除信贷业务的固有缺陷,为普惠金融人士提供多样化、经济实惠和便捷的服务。

“聚合式借贷服务平台模式”出现,能否解渴普惠金融?

报告案例显示,平安普惠率先实践了这一包容性金融业务模式。以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为代表的“技术授权金融”模式已广为人知。这两种模式形式相似,但本质不同:在技术授权模式中,乙方客户(金融机构)与平台的关系是甲乙双方的关系,乙方客户在客户定位、产品设计和定价方面拥有决策权,核心金融业务环节由乙方客户完成,承担金融风险。融合平台模式的参与者更像是“有限合伙制”,在这种模式下,平台向相关主管方开放链接,集合各方共同完成信贷服务。如果该平台在服务小微人群方面有长期经验,并且有能力和意愿参与普惠金融,这种模式在理论上更具优势。

“聚合式借贷服务平台模式”出现,能否解渴普惠金融?

与技术授权模式相比,聚合贷款服务平台模式提供了更全面的服务能力,包括客户获取、信用调查、风险评估、风险承担、资本等。在普惠金融民生贷款服务领域具有丰富业务经验的平台机构可以采用融合平台模式,构建基于数字普惠技术的平台,聚合生态链中各实体的比较优势和资源,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提升整体业务水平。在客户获取、风险控制、资本和贷后等各个方面的运营效率,同时分散风险,引入低成本资金,实现运营成本、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的“三个降低”,使业务稳定运行。

“聚合式借贷服务平台模式”出现,能否解渴普惠金融?

聚合贷款服务平台示意图:零一金融和零一智库图

首先,聚合贷款服务平台模式应运而生

融合平台模式的出现是由多种因素驱动的。

1.普惠金融服务对机构的要求很高

普惠金融服务一直是金融服务中的难题。客户需求分散、差异化,资金需求小,风险评估不规范。这些特点对金融机构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非标准问题,金融机构往往不愿意更多地关注包容性金融服务。

“聚合式借贷服务平台模式”出现,能否解渴普惠金融?

正如《报告》所分析的那样,普惠金融服务的客户群体往往具有金融需求多样化、地域分布广且分散、风险复杂、识别成本高、金融素养和互联网接受应用不均衡等特点。因此,一方面,它是必需的。金融服务机构专注于某一客户群体或某一地区的发展,充分挖掘其借贷需求,分析风险因素,开展金融教育,深化培育;另一方面,为了弥补成本,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还要求普惠金融集团的贷款业务要形成规模经济,只有“普及化”才能降低成本,从而造福于民、“惠民”和民生。组织经常受到其业务范围、客户偏好、风险控制技术、服务网络、资本成本等的限制。很难做到专业化和大型化,这阻碍了贷款服务覆盖面的扩大、客户体验的改善和定价的降低。

“聚合式借贷服务平台模式”出现,能否解渴普惠金融?

2.传统的小额信贷服务模式有其固有的缺陷

在传统的贷款业务中,金融机构通常独立完成从申请到贷款的所有业务环节,这种“单干”的发展模式在普惠金融领域存在内在矛盾。即不能满足客户群体差异化、分散化和非标准化的需求;同时,在业务发展中,规模效应无法实现,相应地,很难降低服务成本和扩大业务规模。

“聚合式借贷服务平台模式”出现,能否解渴普惠金融?

这种传统的服务模式存在固有的缺点。近年来,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许多针对这一痛点的探索和创新。p2p贷款、贷款援助模式和金融技术授权都是产品。到目前为止,在合规经营和精细化经营的要求下,服务模式需要不断改进。聚合平台模型也是这种探索的表现形式之一。

“聚合式借贷服务平台模式”出现,能否解渴普惠金融?

3.融合平台模式侧重于产业链合作、专业化和分工

聚合平台模式改变了过去单一结构独立完成信贷业务全过程的服务模式。相反,它以一个开放的平台为中心,将信贷业务链接模块化,“开放链接,聚合能力”,所有机构共同完成信贷服务。

“聚合式借贷服务平台模式”出现,能否解渴普惠金融?

其中,贷款服务的全过程可分为产品设计、客户营销、客户获取、风险评估、信用提升、贷后管理等环节,大致可归结为三大模块:资产方、资金方和各种服务提供商。就资产而言,客户可分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低收入个体消费者和农民。在资本端和中间服务过程中,平台模式不同于在某条线上推出全过程服务的机构,它可以广泛地联合不同领域的优势企业,协同完成整个贷款服务过程。特别是在营销客户获取、风险评估和风险承担、资金来源等过程中,不同机构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平台模式可以使它们扬长避短,依靠自身的纵向情景进行差异化竞争与合作。

“聚合式借贷服务平台模式”出现,能否解渴普惠金融?

聚合平台模式在信贷业务各方面的运作模式和比较优势

来源:零金融零智囊团整理

二是平台建设属于少数综合实力较强的机构

聚合平台模式是针对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痛点,在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不断迭代的商业模式。

这个模型的关键是平台的能力,它需要有一个开放的商业理念和平台运行能力。它不仅是行业优势资源的联结者,也是制度合作规则的制定者、合作秩序的维护者和资源利益的分配者。其作用是重塑商业模式,促进所有参与者的有机互补,共同更准确有效地服务客户,提高服务的可用性和满意度,降低机构的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实现业务

“聚合式借贷服务平台模式”出现,能否解渴普惠金融?

这就需要平台的综合实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集合贷款服务平台是少数机构的专属。从贷款业务的各种能力来看,在产品层面上,聚合者需要有一个多样化和完整的产品地图。从小到大,从短到长,各种产品都能满足普惠金融人士分散和差异化的融资需求;在渠道建设层面,聚合者需要能够理解和把握不同情景下的各种商机,如包容性金融人士的消费和运营,并引入适当的合作渠道,实现准确的人群覆盖;在运营层面,聚合者可以铺设一个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网络,一方面提高业务流程的便利性,降低人力和网点的成本;另一方面,它确保更多的人能够融入金融服务体系。例如,金融素养和互联网技能不足的人也可以离线获得高质量的专业服务,从而尽可能避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金融排斥现象”。

“聚合式借贷服务平台模式”出现,能否解渴普惠金融?

贷款业务的风险控制能力非常重要,这也要求集合贷款服务平台具备丰富的业务经验,并提供基本的风险评估,使融资方和增信方能够在此基础上完成风险控制审批。因此,在业务经验层面上,集合贷款服务平台应具备长期服务普惠金融人士的业务经验,风险控制能力和绩效已经过时间验证和经济周期洗礼;例如,已经被时间验证的数据挖掘和应用的能力已经形成。它可以从海量数据(603138、诊断股票)中挖掘出与普惠金融人群的信贷行为密切相关的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准确描绘普惠金融人群等。

“聚合式借贷服务平台模式”出现,能否解渴普惠金融?

在融合平台模式下,各种环节涉及各行各业的各种机构,如场景方(支付、财税结算等)。),信用增强方(担保、保险等)),以及基金方(银行、小额贷款等)),兴趣不同。融合借贷服务平台需要强大的整合运营能力。特别是在风险控制方面,各方是合作和独立的,这是该模型的起点,也是对融合平台综合运营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聚合式借贷服务平台模式”出现,能否解渴普惠金融?

根据以上分析,融合平台模型应该能够满足市场的痛点。理论上,它聚合产业链中的各专业机构进行分工合作,避免了单一机构因能力有限或成本高而面临的大规模经营与业务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有利于整合资源、依托新兴技术、真正发展普惠金融的平台。

“聚合式借贷服务平台模式”出现,能否解渴普惠金融?

但是,模型的运行效果需要验证。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平台运行的关键是各机构之间稳定持久的合作。对于聚合贷款服务平台,如何与合作伙伴长期建立这种合作关系,聚合平台需要强大的整合运营能力;金融业务并不比其他业务好,它受到强有力的监督。还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模式是否面临政策或监管的不确定性,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环节,如风险控制与风险承担、资本对接等。,面临监管风险。

标题:“聚合式借贷服务平台模式”出现,能否解渴普惠金融?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9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