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0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厦门金融工作办公室官网显示,第一家两岸合资消费金融公司厦门金美辛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美辛消费金融)已获厦门银监局批准开业,也是第23家获准开业的特许消费金融公司。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开业数量增至23家  去年来至少7家上市公司欲“入场”

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获得批准的消费金融公司都是由银行牵头或参股的。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很多上市公司都有兴趣进入市场。据《国家商报》不完全统计,自去年以来,至少有7家上市公司计划参与成立消费金融公司。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开业数量增至23家  去年来至少7家上市公司欲“入场”

恒丰银行研究所研究员杨锐告诉《国家商报》:“消费金融公司没有吸收公众存款的能力,他们的客户是中低收入群体。客户对贷款有短期、稳定和快速的需求。对消费金融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资本和效率,这在资本成本、风险控制水平和贷后管理方面对它们提出了挑战。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开业数量增至23家  去年来至少7家上市公司欲“入场”

许多上市公司希望涉足黄金和白银消费。官方网站显示,金美辛消费金融于今年4月获批建设,其股东包括厦门金源黄金控股有限公司和国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开业数量增至23家  去年来至少7家上市公司欲“入场”

监管机构发放消费者金融许可证可以追溯到9年前。2009年8月13日,原银监会发布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启动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审批工作。

2010年,中国银行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金城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尹蓓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吉三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率先获批建设,上海、成都、北京、天津各有一个试点机构。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开业数量增至23家  去年来至少7家上市公司欲“入场”

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原银监会增加了沈阳、南京、杭州、合肥、泉州、武汉、广州、重庆、Xi和青岛等10个城市参与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此后,消费金融公司的试点扩大了。截至目前,根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信息,共有23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准筹建,金美辛消费金融是银保合并以来首家获准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开业数量增至23家  去年来至少7家上市公司欲“入场”

据《国家商报》记者介绍,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被批准建设的消费金融公司都是由银行牵头或参股的。以首批四家消费金融公司为例。中国银行(601988,咨询股)、北京银行(601169,咨询股)和成都银行(601838,咨询股)出现在三家机构的股东名单中。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开业数量增至23家  去年来至少7家上市公司欲“入场”

事实上,许多上市公司都有兴趣在这个阶段进入市场。不完全统计显示,自去年以来,至少有7家上市公司参与了消费金融公司的成立。其中,江苏银行(600919,咨询股)(600919,sh)、2345 (002195,咨询股)(002195,sz)、海曙家园(600398,咨询股)(600398,sh)与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提出设立姜,另外东方(300166,咨询股)(300166,sz)、欧马电气(002668,咨询股)(002668)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开业数量增至23家  去年来至少7家上市公司欲“入场”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目标的背后,也有银行无一例外,包括广州银行、海口农村商业银行、甘肃银行等。杨锐认为,在银行的参与或领导下成立消费金融公司,在成立资格、经营管理、业务整合等方面都具有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杨澜以资本成本为例指出:银行业消费金融公司资金来源相对较多。一方面,他们可以利用银行自有资金发放贷款,并利用银行间拆借的低成本资金作为资金来源;另一方面,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的强大能力也是其长期积累的突出优势,这拓展了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的低成本资本来源。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开业数量增至23家  去年来至少7家上市公司欲“入场”

消费金融公司的盈利能力普遍良好,从消费金融公司的实际经营业绩来看,消费金融行业确实具有吸引力。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旗下的兆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金城消费金融、中国邮政消费金融、杭州银行消费金融、哈尔滨银行消费金融、商城消费金融均已公开披露业绩。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开业数量增至23家  去年来至少7家上市公司欲“入场”

据《国家商报》记者询问,上述消费金融公司大多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盈利。其中,兆联消费金融实现净利润6.04亿元,同比增长11.65%;工业消费金融实现净利润2亿元,同比增长119.78%;上半年,杭州银行消费金融扭亏为盈,实现利润613.02万元。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开业数量增至23家  去年来至少7家上市公司欲“入场”

针对消费金融公司的运营情况,杨锐表示,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盈利模式比较简单,资产方为贷款,负债方为子公司或股东存款等自有资金以及高成本的银行间贷款。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消费金融公司需要依靠高成本负债来促进资产方贷款,从而支付较高的资本成本。由于利差小,消费金融公司不得不加大杠杆来实现收入的增加。然而,对于杠杆放大的另一个担忧是,不良贷款率能否得到控制,消费金融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能否跟上杠杆放大的步伐。

标题: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开业数量增至23家 去年来至少7家上市公司欲“入场”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9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