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36字,读完约8分钟

2008年1月,我作为北京大学和哥本哈根大学交流项目的成员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留学,在学校安排的寄宿家庭度过了半年的东西方文化冲突融合的“同居岁月”。

“未婚同居何以成丹麦人的婚恋常态”

寄宿在哥本哈根拉森夫人家。 拉森看起来像50多岁,在当地企业当秘书。 她有一个在哥本哈根大学从事兽医专业的同龄女儿。

我管拉森叫“hostmum”(寄宿家庭),后来和同学开玩笑用中文音译为“后母”。 但这个“后母”不是他的“后母”,善良的丹麦人被誉为世界上最友好的民族,“路不拾,夜不闭”是北欧高福利国家的真实写照。

“未婚同居何以成丹麦人的婚恋常态”

“寄养家庭”的女儿桑德拉,和大多数丹麦年轻人一样,18岁时离家出走,自己打工赚钱寄宿。 虽然在哥本哈根,但母亲和女儿每月只见过一两次面。 “寄养家庭”和桑德拉的父亲在一起8年了,但没有结过婚。 每年桑德拉过生日的时候,他们才会见一面。 令人惊讶的是,“妈妈”的父亲到了70多岁还和她一起生活着。

“未婚同居何以成丹麦人的婚恋常态”

“未婚同居”是丹麦人结婚的常态,未婚男女共同抚养两三个孩子也是常有的事。 丹麦移民局的年鉴数据显示,越来越少的丹麦年轻人希望结婚。 年,丹麦34%的30岁以上的市民结婚,平均结婚年龄为男性35岁、女性32.4岁。 但是,丹麦仍然是欧洲出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丹麦妇女平均生育1.85个孩子。

“未婚同居何以成丹麦人的婚恋常态”

《继母》的闺蜜夏洛特告诉我,许多丹麦人认为结婚会导致法律关系,在财产、孩子等问题上产生纠纷和纠葛。 由于法律还保护同居者的好处,很多人为了不引起婚姻关系带来的纠纷而选择了不结婚。

“未婚同居何以成丹麦人的婚恋常态”

后来,我进一步了解到未婚同居在丹麦有着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 首先,作为世界上男女平等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丹麦很少出现性别歧视。 丹麦女性享有与男性平等的地位,普遍接受免费的高水平教育,她们对婚姻关系拥有绝对的自主权,认为“结婚生孩子”不是义务,也没有“房子车子”的羁绊。

“未婚同居何以成丹麦人的婚恋常态”

其次,丹麦是世界上第一个承认性婚姻关系的国家。 一位丹麦朋友说同性恋倾向于同居而不是婚姻关系。 这与丹麦同性恋婚姻法中对财产和孩子的规定有关。 此外,丹麦完善的高福利社会制度使公民可以不依赖伴侣和孩子度过晚年,任何问题都可以依赖社区和政府。 最后,非婚生子女在丹麦法律上和生活上都没有歧视,享有与婚生子女相同的待遇。

“未婚同居何以成丹麦人的婚恋常态”

虽然在两性问题上自由开放,但丹麦人的家庭观念依然浓厚,丹麦男性十分重视家庭,是有责任感的新的好男性代表。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总是在大街上和公园里穿着盛装的时候,看到模特一样高的丹麦模特,戴着墨镜推着婴儿车,和自己的宝宝一起晒太阳。 这个景象很幸福。

“未婚同居何以成丹麦人的婚恋常态”

丹麦国民的幸福感与政府的高福利政策密切相关。 即使个人收入的40%必须缴纳为税收,“后母”也从来没有抱怨过我,一直在细数免费医疗、免费教育、超长公假的好处,彰显出对丹麦制度的自豪感。 丹麦的年轻人特别幸福。 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都是免费的。 在上大学之前他们基本上每天上午10点上学下午2点放学。 如果选择上大学,政府会给学生分配房子,每月发放高额补助金。 日常学习以外的学生们大多在打工,工资足够支付自己的日常生活费。

“未婚同居何以成丹麦人的婚恋常态”

当然,丹麦近年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移民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近半个世纪来,从土耳其等伊斯兰国流入丹麦的移民人数众多,至今已迅速发展到第三代第四代。 由于宗教语言和经济状况等原因,很多移民无法融入丹麦社会,但保存着自己的文化社区。 这与丹麦本土文化不协调,也不容易找到像样的工作。 2008年哥本哈根发生大规模的土耳其移民示威,移民们走上街头示威,焚烧垃圾桶和汽车等进行抗议,与最近的伦敦暴动不相似。

“未婚同居何以成丹麦人的婚恋常态”

丹麦人对移民,特别是拒绝融入丹麦文化的移民感到恐惧。 丹麦是依赖高税收政策维持的高福利国家,一般纳税人对无业移民分享福利感到不公平。 而且丹麦人担心,在强烈的移民冲击下,其特有的文化和语言(丹麦语)会受到威胁而消失。 在全球文化不断深入交流融合的大趋势下,如何维护本国特色和文化是目前丹麦学者探索的重要问题。

“未婚同居何以成丹麦人的婚恋常态”

寄宿在哥本哈根拉森夫人家。 拉森看起来像50多岁,在当地企业当秘书。 她有一个在哥本哈根大学从事兽医专业的同龄女儿。

我管拉森叫“hostmum”(寄宿家庭),后来和同学开玩笑用中文音译为“后母”。 但这个“后母”不是他的“后母”,善良的丹麦人被誉为世界上最友好的民族,“路不拾,夜不闭”是北欧高福利国家的真实写照。

“未婚同居何以成丹麦人的婚恋常态”

“寄养家庭”的女儿桑德拉,和大多数丹麦年轻人一样,18岁时离家出走,自己打工赚钱寄宿。 虽然在哥本哈根,但母亲和女儿每月只见过一两次面。 “寄养家庭”和桑德拉的父亲在一起8年了,但没有结过婚。 每年桑德拉过生日的时候,他们才会见一面。 令人惊讶的是,“妈妈”的父亲到了70多岁还和她一起生活着。

“未婚同居何以成丹麦人的婚恋常态”

“未婚同居”是丹麦人结婚的常态,未婚男女共同抚养两三个孩子也是常有的事。 丹麦移民局的年鉴数据显示,越来越少的丹麦年轻人希望结婚。 年,丹麦34%的30岁以上的市民结婚,平均结婚年龄为男性35岁、女性32.4岁。 但是,丹麦仍然是欧洲出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丹麦妇女平均生育1.85个孩子。

“未婚同居何以成丹麦人的婚恋常态”

《继母》的闺蜜夏洛特告诉我,许多丹麦人认为结婚会导致法律关系,在财产、孩子等问题上产生纠纷和纠葛。 由于法律还保护同居者的好处,很多人为了不引起婚姻关系带来的纠纷而选择了不结婚。

“未婚同居何以成丹麦人的婚恋常态”

后来,我进一步了解到未婚同居在丹麦有着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 首先,作为世界上男女平等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丹麦很少出现性别歧视。 丹麦女性享有与男性平等的地位,普遍接受免费的高水平教育,她们对婚姻关系拥有绝对的自主权,认为“结婚生孩子”不是义务,也没有“房子车子”的羁绊。

“未婚同居何以成丹麦人的婚恋常态”

其次,丹麦是世界上第一个承认性婚姻关系的国家。 一位丹麦朋友说同性恋倾向于同居而不是婚姻关系。 这与丹麦同性恋婚姻法中对财产和孩子的规定有关。 此外,丹麦完善的高福利社会制度使公民可以不依赖伴侣和孩子度过晚年,任何问题都可以依赖社区和政府。 最后,非婚生子女在丹麦法律上和生活上都没有歧视,享有与婚生子女相同的待遇。

“未婚同居何以成丹麦人的婚恋常态”

虽然在两性问题上自由开放,但丹麦人的家庭观念依然浓厚,丹麦男性十分重视家庭,是有责任感的新的好男性代表。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总是在大街上和公园里穿着盛装的时候,看到模特一样高的丹麦模特,戴着墨镜推着婴儿车,和自己的宝宝一起晒太阳。 这个景象很幸福。

“未婚同居何以成丹麦人的婚恋常态”

丹麦国民的幸福感与政府的高福利政策密切相关。 即使个人收入的40%必须缴纳为税收,“后母”也从来没有抱怨过我,一直在细数免费医疗、免费教育、超长公假的好处,彰显出对丹麦制度的自豪感。 丹麦的年轻人特别幸福。 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都是免费的。 在上大学之前他们基本上每天上午10点上学下午2点放学。 如果选择上大学,政府会给学生分配房子,每月发放高额补助金。 日常学习以外的学生们大多在打工,工资足够支付自己的日常生活费。

“未婚同居何以成丹麦人的婚恋常态”

当然,丹麦近年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移民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近半个世纪来,从土耳其等伊斯兰国流入丹麦的移民人数众多,至今已迅速发展到第三代第四代。 由于宗教语言和经济状况等原因,很多移民无法融入丹麦社会,但保存着自己的文化社区。 这与丹麦本土文化不协调,也不容易找到像样的工作。 2008年哥本哈根发生大规模的土耳其移民示威,移民们走上街头示威,焚烧垃圾桶和汽车等进行抗议,与最近的伦敦暴动不相似。

“未婚同居何以成丹麦人的婚恋常态”

丹麦人对移民,特别是拒绝融入丹麦文化的移民感到恐惧。 丹麦是依赖高税收政策维持的高福利国家,一般纳税人对无业移民分享福利感到不公平。 而且丹麦人担心,在强烈的移民冲击下,其特有的文化和语言(丹麦语)会受到威胁而消失。 在全球文化不断深入交流融合的大趋势下,如何维护本国特色和文化是目前丹麦学者探索的重要问题。

标题:“未婚同居何以成丹麦人的婚恋常态”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20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