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15字,读完约4分钟

信息人物

蒋萌:轮椅上的特约评论员

2006年05月20日 03:05:10

邵宁

在东方网上,有一个轮椅上的特约评论员。他关注国内外大事,关注民生,文笔犀利流畅,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读者们争相阅览他的时评。

他叫蒋萌,25岁。蒋萌连小学也没有毕业,他从14岁起就与轮椅为伴,却在短短1年多的时间里撰写了200多篇时评,发表在东方网、本网及其他媒体上。他是东方网最年轻的特约评论员。

“蒋萌:轮椅上的特约评论员”

蒋萌1980年出生在北京。他原本是个健康聪慧的孩子,每次考试都是班上前几名。小学5年级那年,他得了一种怪病,经常感到身上疼痛,脊椎向一边弯曲,却又找不到原因,病情愈发严重。

“蒋萌:轮椅上的特约评论员”

终于,一纸诊断书给了全家人一个晴天霹雳:蒋萌患了髓内肿瘤,神经受到严重压迫。这种病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只有十万分之零点三!

仅仅两年时间,蒋萌就从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慢慢地快速发展到脖子抬不起,胳膊不能动,路不能走,最后直至呼吸困难,四肢瘫痪。

蒋萌的父母走遍了北京全部大医院的神经内科和外科,眼看着蒋萌的生命之火越来越微弱,一家人陷入了绝望。

就在这时,蒋萌的父母获悉上海华山医院做这种脊髓内的肿瘤手术,成功率是80%。

1994年3月,蒋萌和父母登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他们作好了最坏的心理准备:去时是3人,回来是一双。

上海华山医院的神经外科专家徐启武教授为蒋萌主刀,做了第一次手术。从清晨一直做到晚上10点多,蒋萌上半段的脊柱被一一打开,肿瘤被小心地取出来,他奇迹般地得救了。

“蒋萌:轮椅上的特约评论员”

当蒋萌被推出手术室时,父母已认不出他原来的模样,因为长期地趴着,蒋萌头部肿大,脸部变形,嘴里插着呼吸管。他在重症监护室住了40多天。手术后不久,他的手指就能动了,这个被医生、护士和病友称为“小北京”的孩子激动地哭喊着:“我的手又能动了!”

“蒋萌:轮椅上的特约评论员”

两个月后,徐启武教授再度为蒋萌进行了第二次手术。蒋萌整个脊髓内的病变得以彻底摘除。半年后,一家3口终于又回到北京。

生命被挽救了,但后遗症仍是严重的,蒋萌的下肢恢复不太好,只能借助轮椅行走。从此,他无法再回到学校,无法和同学一同玩耍。

在父母的鼓励下,这位少年没有在命运面前低头。他以惊人的毅力,在病床上学起了英语。几年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借助字典、复读机,蒋萌的英语达到了相当于大学研究生的水平,能用英语与海外的同学通信,还翻译了一点作品。

“蒋萌:轮椅上的特约评论员”

上苍夺走了蒋萌行走的能力,却在另一方面给了他补偿,蒋萌的脑子特别灵敏。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蒋萌对电脑也是情有独钟,打字、上网、修理、装配电脑,件件皆能。

“蒋萌:轮椅上的特约评论员”

床头的电脑已经成了蒋萌须臾不可离开的朋友。网络的普及和应用,让他大开眼界。

父亲是蒋萌非常敬佩的人。蒋萌回家后,父亲对他说,光叹息是没有用的,你虽然不能走,但还有健康的大脑和手,可以做很多自己喜欢的事。

蒋萌的父亲是一位知名杂文家,经常给东方网写时评。刚开始他上网不熟练,还要靠蒋萌帮忙发新闻。东方网的一位对他父子的情况十分了解,得知蒋萌始终坚持自学,有一次对他父亲说:为何不让你儿子也为东方网写点短评?其实,儿子在他的鼓动下已经开始写了,只是没有署名。

“蒋萌:轮椅上的特约评论员”

2004年5月27日,蒋萌给东方网传来了他的处女作——《f1需要“花瓶”吗?》。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废寝忘食地写作,隔三岔五地向东方网传时评,大都发表了。

“蒋萌:轮椅上的特约评论员”

他的时评主题素材广泛,从体育赛事到国内外大事,从大学生就业到农民工问题,从房地产暴利到学术腐败,他都有感而发、言之成理。

从事时评、杂文写作虽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蒋萌却有了很多成果:在东方网、本网发表时评数百篇;先后在全国报刊上发表时评、杂文近100篇;有的作品被《网民》、《报刊文摘》等转载。时评《是狗疯了还是人疯了?》被选入2005年度中国最佳杂文选集。

“蒋萌:轮椅上的特约评论员”

蒋萌成了东方网最年轻的特约评论员、北京杂文学会会员,还被评为“2005年度本网最具影响很大的十大网评人”。

如今,蒋萌也有了一份从业,每月有一定的稿费收入,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他的父母亲为此放下一个心事。他觉得自己能对社会作出贡献,也是一个有用的人,没白活。

“蒋萌:轮椅上的特约评论员”

链接:

今年5月21日是第16次“全国助残日”。

今年的主题是“真实的了解,真挚的关爱”。

标题:“蒋萌:轮椅上的特约评论员”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20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