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6字,读完约3分钟

在征得哈方同意后,记者和哈国军官握手致意

新疆边防:历史永远不会重来

2004年06月19日 02:03:24

本报记者 彭冰 通讯员 黎云

风的小山坳里,搭着四五顶帐篷。由于地处戈壁深处,远离居民点,战士们吃住都在帐篷里,生活用水要从90公里以外拉来。战士们给记者打来一盆洗脸水,因为风沙太大,水中漂浮着一层细沙。记者实在不忍心采用这珍贵的生命之水,婉言推辞了。

“新疆边防:历史永远不会重来”

哈密军分区副司令员郑青斌告诉记者,这里军地关系融洽,伊吾县政府近几年全力支持部队建设,今年又拨款100万元,决策为淖毛湖边防二连修建一栋营房楼。对于这个体口不足两万人的边境小县来讲,100万元不是个小数字。

“新疆边防:历史永远不会重来”

6月13日,记者前往伊吾县烈士陵园。20世纪50年代,我军边防部队刚刚进驻县城,便遭到了土匪武装和叛乱分子的突然袭击。

边防部队在大雪封山,与外界完全隔绝的情况下,占据有利地形,与兵力10倍于我的叛匪苦战40天,终于等来援军,全歼了敌人。如今,伊吾县把当地的最高峰取名为胜利峰,以纪念长眠在这里的近百名革命烈士。

“新疆边防:历史永远不会重来”

从伊吾县往西,6月15日,记者到达三道河子边防连。这个连队位于伊犁河与霍尔果斯河的交汇处,是最早进新疆的部队之一。与当年的土围子营房相比,现在的小楼房已经很不错,但与南方边防部队相比,这里条件依然艰苦。战士们说,最苦的还是寂寞。特别是冬天,茫茫雪原就剩下一个孤单的连队,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

“新疆边防:历史永远不会重来”

沿霍尔果斯河往北,记者途中遇到了一支巡逻队。由于冰雪融化,霍尔果斯河水增多,官兵们要涉过膝的冰水。巡逻队带的军犬用前爪试探了一下,死活不肯下水,最后战士把军犬抱在怀里过了河。

“新疆边防:历史永远不会重来”

下午,记者来到了阿拉马力边防连。著名的《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这首歌,就是一位军队业余作者在这里创作的。

晚上6时,记者到达霍尔果斯口岸。这里是我国西部最大的口岸。口岸对面,是哈萨特斯坦的一个村庄,名字也叫霍尔果斯。在口岸内有一座不起眼的界桥,连接着中哈两国。312国道从上海人民广场起,到霍尔果斯界桥止,横贯祖国东西。由于双方军人经常在界桥上会晤,这座桥又叫会晤桥。

“新疆边防:历史永远不会重来”

16日上午,记者有幸地目睹了双方会晤的情况。上午10时,我方要求会晤的红旗升了起来,不一会,对方升起一面蓝旗,表示同意会晤。双方军人如约来到桥的中心线处。哈方的会晤代表是一位大尉军官。

“新疆边防:历史永远不会重来”

在征得哈方同意后,记者走上前去,和哈国军官握手致意。这位军官告诉记者,本次会晤是每周三的例行会晤,就本辖区内的边境事务进行磋商。他笑着说,中哈双方边防部队间配合默契,边界形势非常稳定。

“新疆边防:历史永远不会重来”

中午,记者来到伊犁将军府。当年,清政府在这里设立政权,完整边防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领土的流失。如今,将军府是边防某团的驻地,正在修葺。当地政府也已经把这里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位年轻的女军官在为记者讲解时说:“历史已经过去,绝不会重来。”

标题:“新疆边防:历史永远不会重来”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21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