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71字,读完约6分钟

本报3月1日报道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2月26日晚就利比亚问题通过1970号决议,决定对利比亚实行武器禁运,禁止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及其家人的主要成员出国旅行,冻结卡扎菲和相关人员的海外资产,将利比亚局势问题移交国际刑事法院。 中国投赞成票。

“本报记录利比亚内战进程”

煽动利比亚风暴的蝴蝶

本报3月28日报道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卡扎菲政权在全国范围内搜索了反对者。 数千名利比亚男子被关押在的黎波里的有效阿布萨利姆监狱。 1996年6月29日,1200多名政治犯抗议监狱的不人道条件而叛乱,之后被杀害,这被普遍称为“阿布萨利姆监狱大屠杀”。

“本报记录利比亚内战进程”

此后,受害者家属不断维持维权。 今年2月15日,卡扎菲政权在班加西再次逮捕了家族维权律师法兹特维尔,遇难者家属上街抗议,数千名与此案无关的当地人也走上街头要求释放他,点燃了全国抗议浪潮,新时代的序幕即将拉开?

“本报记录利比亚内战进程”

“卡扎菲不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本报4月7日报道

由于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长期以来谴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一些国民将他误认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其实,中国官方媒体从来没有用这个称号称呼过卡扎菲。

“本报记录利比亚内战进程”

卡扎菲访华瞻仰了毛泽东的遗容,卡扎菲与台湾关系密切,曾推行“两个中国”政策。

“谁将领导利比亚的反对阵营”

本报4月7日报道

在反对派领导层鲜为人知的情况下,本报详细客观地公布了全国过渡委员会的一些成员组成,包括从美国回来的学者、旧政权出来的起义者、因反对卡扎菲而长时间被监禁的人等。

“本报记录利比亚内战进程”

“禁书在没有卡扎菲的班加西再次迎来阳光。”

本报5月19日的报道

“卡扎菲最大的罪行是夺走我们的梦想”,一位老人这样向一位从国外来的记者唠叨。 但是现在梦想又回来了。 就像中年男子在班加西的街头哭着喊着一样,“利比亚一直在窒息,但现在人们又可以呼吸了。”

“本报记录利比亚内战进程”

给独裁者留个退路怎么样

本报5月26日报道

倒下后,独裁者该怎么办? 一些人认为为独裁者留下出路有助于应对僵局,减少流血冲突。 其中,卡扎菲的进退最引人注目。 早在3月,欧洲各国的政治家就提出了默许卡扎菲流亡的计划。 英国想和卡扎菲进行交易,允许他逃脱指控到避难地避难。 据说英国有很多人允许卡扎菲离开利比亚,结束纷争,享受诉讼豁免权,在另一个国家度过余生。

“本报记录利比亚内战进程”

《通缉令卡扎菲》

本报6月30日的报道

对卡扎菲的通缉令已经发出,刊登在海牙国际刑事法院的网站上。 被通缉的是卡扎菲的儿子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和利比亚情报机关的负责人阿卜杜拉·赛努西。

“本报记录利比亚内战进程”

“利比亚获得了‘建国大业’”

本报8月25日特辑报道

这是利比亚人的新生,与卡扎菲无关。 这个强者永远不承认这一点。 直到士兵来到城下的那一刻,他都活在谎言和泡沫中,反对他的人可能被指责为叛徒和侵略者。 在过去的大约40年里,他用绿皮书代替民众自身的思考,试图用逮捕和子弹来对付反对者。 他没能挖掘空利比亚社会,编造其历史,垄断经济,在这个国家留下脆弱的外壳,为国家更长期的变革做好铺垫和安排。

“本报记录利比亚内战进程”

追讨独裁者,海外存在的不义之财。”

本报22日报道

现在,卡扎菲倒下了,他和他的家人、亲信经过暴政积累的巨额财产,将归还给利比亚的新政府。

本报3月1日报道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2月26日晚就利比亚问题通过1970号决议,决定对利比亚实行武器禁运,禁止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及其家人的主要成员出国旅行,冻结卡扎菲和相关人员的海外资产,将利比亚局势问题移交国际刑事法院。 中国投赞成票。

“本报记录利比亚内战进程”

煽动利比亚风暴的蝴蝶

本报3月28日报道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卡扎菲政权在全国范围内搜索了反对者。 数千名利比亚男子被关押在的黎波里的有效阿布萨利姆监狱。 1996年6月29日,1200多名政治犯抗议监狱的不人道条件而叛乱,之后被杀害,这被普遍称为“阿布萨利姆监狱大屠杀”。

“本报记录利比亚内战进程”

此后,受害者家属不断维持维权。 今年2月15日,卡扎菲政权在班加西再次逮捕了家族维权律师法兹特维尔,遇难者家属上街抗议,数千名与此案无关的当地人也走上街头要求释放他,点燃了全国抗议浪潮,新时代的序幕即将拉开?

“本报记录利比亚内战进程”

“卡扎菲不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本报4月7日报道

由于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长期以来谴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一些国民将他误认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其实,中国官方媒体从来没有用这个称号称呼过卡扎菲。

“本报记录利比亚内战进程”

卡扎菲访华瞻仰了毛泽东的遗容,卡扎菲与台湾关系密切,曾推行“两个中国”政策。

“谁将领导利比亚的反对阵营”

本报4月7日报道

在反对派领导层鲜为人知的情况下,本报详细客观地公布了全国过渡委员会的一些成员组成,包括从美国回来的学者、旧政权出来的起义者、因反对卡扎菲而长时间被监禁的人等。

“本报记录利比亚内战进程”

“禁书在没有卡扎菲的班加西再次迎来阳光。”

本报5月19日的报道

“卡扎菲最大的罪行是夺走我们的梦想”,一位老人这样向一位从国外来的记者唠叨。 但是现在梦想又回来了。 就像中年男子在班加西的街头哭着喊着一样,“利比亚一直在窒息,但现在人们又可以呼吸了。”

“本报记录利比亚内战进程”

给独裁者留个退路怎么样

本报5月26日报道

倒下后,独裁者该怎么办? 一些人认为为独裁者留下出路有助于应对僵局,减少流血冲突。 其中,卡扎菲的进退最引人注目。 早在3月,欧洲各国的政治家就提出了默许卡扎菲流亡的计划。 英国想和卡扎菲进行交易,允许他逃脱指控到避难地避难。 据说英国有很多人允许卡扎菲离开利比亚,结束纷争,享受诉讼豁免权,在另一个国家度过余生。

“本报记录利比亚内战进程”

《通缉令卡扎菲》

本报6月30日的报道

对卡扎菲的通缉令已经发出,刊登在海牙国际刑事法院的网站上。 被通缉的是卡扎菲的儿子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和利比亚情报机关的负责人阿卜杜拉·赛努西。

“本报记录利比亚内战进程”

“利比亚获得了‘建国大业’”

本报8月25日特辑报道

这是利比亚人的新生,与卡扎菲无关。 这个强者永远不承认这一点。 直到士兵来到城下的那一刻,他都活在谎言和泡沫中,反对他的人可能被指责为叛徒和侵略者。 在过去的大约40年里,他用绿皮书代替民众自身的思考,试图用逮捕和子弹来对付反对者。 他没能挖掘空利比亚社会,编造其历史,垄断经济,在这个国家留下脆弱的外壳,为国家更长期的变革做好铺垫和安排。

“本报记录利比亚内战进程”

追讨独裁者,海外存在的不义之财。”

本报22日报道

现在,卡扎菲倒下了,他和他的家人、亲信经过暴政积累的巨额财产,将归还给利比亚的新政府。

标题:“本报记录利比亚内战进程”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21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