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055字,读完约15分钟

2008年,英国人拍摄了一部叫做《inbruges》的电影。 直译成中文的话,应该是“在布鲁日”。 但是,有人选择了比较文学的词语,将其意译为“杀手没有休息日”。 如果比较两者,就会发现后者更有吸引力。 译者可能是“标准问题党党员”。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电影的英文名不怎么吸引人,但是商业口味很强的促销海报很吸引人。 请先杀人,然后再眺望。 这是商人赚钱的独特之处,概述着电影的复制品,刺激了民众掏钱进入电影院的欲望。 确实,电影是“两个杀手在英国伦敦杀人,躲在比利时布鲁日看风景”的故事。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布鲁日是比利时西北部的一个小城市,距离北海14公里,越过英吉利海峡到达伦敦。 布鲁日的荷兰语名称“brugge”。 因此,也有根据音译翻译成“布鲁赫”的,英语和法语的名称相同,都是“布鲁斯”。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布鲁日的时间约为10世纪,但其辉煌和繁荣是12世纪~15世纪的事。 当时,布鲁日本身不仅是欧洲纺织中心之一,也是欧洲著名港口之一,出口贸易各11人发达。 贸易和经济繁荣也给当地的文化和艺术带来了活力。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brugge是桥的意思,可以想象布鲁日的桥一定不少,一共50多座。 有桥就有水,纵横交错的运河也是布鲁日的亮点。 因为这被称为“小威尼斯”。 看到电影《布鲁日》中杀手在船上游泳的情景,可能会不由得想到“柔和的风景会软化杀手铁石的心”。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布鲁日至今仍保存着古城墙、城门、市政府、教堂等排列的中世纪建筑,可以说是“活着的建筑博物馆”也不为过。 由于这样古老而独特的建筑物,布鲁日市中心于200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布鲁日圣母教堂( onze-lieve-vrouwekerk )建于1089年。 理由如下:第一,尖塔钟楼高达120米,是欧洲最高的。 二是留有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圣母玛利亚和圣幼儿”的雕像。 这是真的,价值无价。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圣母教堂钟楼最高,但据我所知不是最美的。 要看最美的东西,要去几百米外的布鲁日市场。 建于1240年的高83米的钟楼是布鲁日的标志性建筑。 不遗余力,沿着366级台阶攀登钟楼顶,可以看到布鲁日的景色。 在电影《布鲁日》中,这座钟楼是不折不扣的“风景主角”,多次出现与其相关的场景。 电影中的一个游客说:“这是必看的观光地。”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近年来,去布鲁日的游客很多。 但是,与其他游客不同的是,他们不仅想参观普通的景点,很多人还想参观有关中国人的地方——圣安德鲁修道院( themonasteryofsint-andries )。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原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外交总长陆征祥在这里出家修行了20多年,并且死后也葬在了这里。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但是对我来说,最先把陆征祥和比利时联系起来的不是圣安德鲁修道院,而是2009年拍摄的国产电影《我的1919》。 影片反映了1919年巴黎和会主题的素材。 文案很热闹,很煽情,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和一个整体。 一句话是电影主角顾维钧说的。 “中国不能失去山东。 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 一个身体是以配角的姿态出现的陆征祥。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在巴黎和会上,陆征祥为民海外交往总长兼中国代表团团长。 我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是因为他有很高的分量,而是因为他有洋媳妇。 需要证明的是,我这么说不是出于“低级趣味”,而是感到民国风气开放。 请想想:刚刚脱胎于大清国封建统治的中华民国,如何才能接受娶了洋媳妇的外长?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这个现象出现了,可以接受。 我认为最重要的功劳应该归于慈禧皇后。 晚清时,慈禧是中国的最高统治者。 没有她的同意和支持,就不能进行当时热闹的洋务运动和立宪准备。 这两种史无前例的经济政治思想变革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使多位上层精英具有国际视野和中西文化的交流感情。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娶洋媳妇也不足为奇。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陆征祥生于1871年,可以说是洋务运动的受益者。 为了培养外语人才办洋务,清政府总理的各国事务衙门(原则上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在北京和上海开设了外语学校。 北京被称为“同文馆”,上海被称为“广方言馆”。 陆征祥在这两所学校学习过。 我主修法语。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1893年,22岁的陆征祥被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选为翻译。 当时,大使馆叫公使馆,不叫大使馆。 自然、馆的领导人,也就是公使当时,清廷也不是各国派遣公使,而是一位公使担任多个国家。 例如,当时的驻俄公使实际上是驻俄罗斯、德国、奥地利、荷兰四国公使,公使馆设在俄罗斯首都圣彼得堡。 当时,欧洲各国通用的外交语言是法语。 所以,陆征祥正好运用了所学的专业知识。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那一年,清朝驻俄德奥荷四国公使叫许景澄。 这位许公使是晚清大儒,特别喜欢陆征祥,在许多重大会议和交际场合都要带陆征祥出席。 有一次,在交际舞会上,陆征祥认识了一位比利时女性。 这就是后来成为陆征祥妻子的培德博在( berthebovy )。 培德是比利时驻俄公使的亲戚,在圣彼得堡的家庭教师会教法语。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1899年,陆征祥和培德结婚。 陆征祥的这段婚姻,出乎意料的是中海外交官不仅把外国女性当作妻子来讨论,还在于两者的年龄差距很大。 培德出生于1855年,比陆征祥大16岁。 结婚的时候,陆征祥才28岁,培德44岁“高龄”。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陆征祥婚姻幸福,政治上多复杂曲折。 民国初年,他就任外交总长8次,国务总理3次。 其职务的转换如此频繁,不仅反映了个人命运的变化,也折射出民国初年的群生乱象。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为了凸显顾维钧的机智和勇敢,电影《我的1919》将陆征祥描绘成了一个性格懦弱的人。 但现实是,陆征祥很有主见,工作也很勇敢。 在个人生活方面,作为外交官,当年敢娶比他大十几岁的外国人,以21世纪的标准来看,也不能不承认他是个勇敢的人。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在政治生活中,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后,在革命能否成功、清朝是否崩溃等问题不明朗的情况下,驻清廷公使陆征祥在1911年12月31日和1912年1月19日的两次联合驻欧使节通电中,溥仪的地位显著下降。 这样的举动,不得不说陆征祥有超人的政治勇气和政治评价力。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陆征祥是民国初年的政治风云人物。 我认为,如果高度简朴地概括他的一生,就可以归结为“一次签字”和“不一次签字”。

“一次签名”是指1915年他代表民国政府与日本政府签署了“二十一条”。 这是陆征祥背负“汉奸”污名的根源。 “一次也不签署”是指1919年他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拒绝签署凡尔赛协议。 这是一些人把他视为“英雄”的根源。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但是,在陆征祥夫妇看来,这两个“功过”是无法抵消的。 因此,陆征祥夫妇一直在为签署《二十一条》而忏悔。 1926年,培德因病去世。 她在留给丈夫的遗言中说:“子欣(陆征祥字子欣饰)写道,我的病没有多大希望。 亲爱的,你一生都值得我,只有一件事,我觉得最没有光彩(意思是签订《二十一条》)。 你做这件事,不仅对不起我,也对不起你的国家。 另外,也对不起上帝。 我死后,你最好去我以前学习过的教堂修行。 也许能得到上帝的赦免。 另外,预计死后会上天堂。 ”。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培德学习的教堂是圣安德鲁修道院。 这座修道院建于1902年。 准确地说,不是单一建筑的教堂,而是由7个建筑风格不同的教堂组合而成的“教堂群”,所以荷兰语被称为“zevenkerken(7个教堂)”。 这个修道院属于天主教本笃会,目的是培养本笃会的传教士。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圣安德鲁修道院位于布鲁日近郊,距离市中心约9公里。 这里是绿树成荫,环境优雅,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1927年,陆征祥在这里正式出家成为硕士。 1929年,他发了“三绝”的誓。 也就是说,他决心以绝财、绝色、绝意终身修道。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1949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总理修道士”在比利时布鲁日病逝,享年78岁。

电影的英文名不怎么吸引人,但是商业口味很强的促销海报很吸引人。 请先杀人,然后再眺望。 这是商人赚钱的独特之处,概述着电影的复制品,刺激了民众掏钱进入电影院的欲望。 确实,电影是“两个杀手在英国伦敦杀人,躲在比利时布鲁日看风景”的故事。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布鲁日是比利时西北部的一个小城市,距离北海14公里,越过英吉利海峡到达伦敦。 布鲁日的荷兰语名称“brugge”。 因此,也有根据音译翻译成“布鲁赫”的,英语和法语的名称相同,都是“布鲁斯”。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布鲁日的时间约为10世纪,但其辉煌和繁荣是12世纪~15世纪的事。 当时,布鲁日本身不仅是欧洲纺织中心之一,也是欧洲著名港口之一,出口贸易各11人发达。 贸易和经济繁荣也给当地的文化和艺术带来了活力。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brugge是桥的意思,可以想象布鲁日的桥一定不少,一共50多座。 有桥就有水,纵横交错的运河也是布鲁日的亮点。 因为这被称为“小威尼斯”。 看到电影《布鲁日》中杀手在船上游泳的情景,可能会不由得想到“柔和的风景会软化杀手铁石的心”。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布鲁日至今仍保存着古城墙、城门、市政府、教堂等排列的中世纪建筑,可以说是“活着的建筑博物馆”也不为过。 由于这样古老而独特的建筑物,布鲁日市中心于200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布鲁日圣母教堂( onze-lieve-vrouwekerk )建于1089年。 理由如下:第一,尖塔钟楼高达120米,是欧洲最高的。 二是留有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圣母玛利亚和圣幼儿”的雕像。 这是真的,价值无价。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圣母教堂钟楼最高,但据我所知不是最美的。 要看最美的东西,要去几百米外的布鲁日市场。 建于1240年的高83米的钟楼是布鲁日的标志性建筑。 不遗余力,沿着366级台阶攀登钟楼顶,可以看到布鲁日的景色。 在电影《布鲁日》中,这座钟楼是不折不扣的“风景主角”,多次出现与其相关的场景。 电影中的一个游客说:“这是必看的观光地。”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近年来,去布鲁日的游客很多。 但是,与其他游客不同的是,他们不仅想参观普通的景点,很多人还想参观有关中国人的地方——圣安德鲁修道院( themonasteryofsint-andries )。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原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外交总长陆征祥在这里出家修行了20多年,并且死后也葬在了这里。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但是对我来说,最先把陆征祥和比利时联系起来的不是圣安德鲁修道院,而是2009年拍摄的国产电影《我的1919》。 影片反映了1919年巴黎和会主题的素材。 文案很热闹,很煽情,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和一个整体。 一句话是电影主角顾维钧说的。 “中国不能失去山东。 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 一个身体是以配角的姿态出现的陆征祥。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在巴黎和会上,陆征祥为民海外交往总长兼中国代表团团长。 我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是因为他有很高的分量,而是因为他有洋媳妇。 需要证明的是,我这么说不是出于“低级趣味”,而是感到民国风气开放。 请想想:刚刚脱胎于大清国封建统治的中华民国,如何才能接受娶了洋媳妇的外长?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这个现象出现了,可以接受。 我认为最重要的功劳应该归于慈禧皇后。 晚清时,慈禧是中国的最高统治者。 没有她的同意和支持,就不能进行当时热闹的洋务运动和立宪准备。 这两种史无前例的经济政治思想变革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使多位上层精英具有国际视野和中西文化的交流感情。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娶洋媳妇也不足为奇。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陆征祥生于1871年,可以说是洋务运动的受益者。 为了培养外语人才办洋务,清政府总理的各国事务衙门(原则上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在北京和上海开设了外语学校。 北京被称为“同文馆”,上海被称为“广方言馆”。 陆征祥在这两所学校学习过。 我主修法语。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1893年,22岁的陆征祥被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选为翻译。 当时,大使馆叫公使馆,不叫大使馆。 自然、馆的领导人,也就是公使当时,清廷也不是各国派遣公使,而是一位公使担任多个国家。 例如,当时的驻俄公使实际上是驻俄罗斯、德国、奥地利、荷兰四国公使,公使馆设在俄罗斯首都圣彼得堡。 当时,欧洲各国通用的外交语言是法语。 所以,陆征祥正好运用了所学的专业知识。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那一年,清朝驻俄德奥荷四国公使叫许景澄。 这位许公使是晚清大儒,特别喜欢陆征祥,在许多重大会议和交际场合都要带陆征祥出席。 有一次,在交际舞会上,陆征祥认识了一位比利时女性。 这就是后来成为陆征祥妻子的培德博在( berthebovy )。 培德是比利时驻俄公使的亲戚,在圣彼得堡的家庭教师会教法语。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1899年,陆征祥和培德结婚。 陆征祥的这段婚姻,出乎意料的是中海外交官不仅把外国女性当作妻子来讨论,还在于两者的年龄差距很大。 培德出生于1855年,比陆征祥大16岁。 结婚的时候,陆征祥才28岁,培德44岁“高龄”。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陆征祥婚姻幸福,政治上多复杂曲折。 民国初年,他就任外交总长8次,国务总理3次。 其职务的转换如此频繁,不仅反映了个人命运的变化,也折射出民国初年的群生乱象。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为了凸显顾维钧的机智和勇敢,电影《我的1919》将陆征祥描绘成了一个性格懦弱的人。 但现实是,陆征祥很有主见,工作也很勇敢。 在个人生活方面,作为外交官,当年敢娶比他大十几岁的外国人,以21世纪的标准来看,也不能不承认他是个勇敢的人。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在政治生活中,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后,在革命能否成功、清朝是否崩溃等问题不明朗的情况下,驻清廷公使陆征祥在1911年12月31日和1912年1月19日的两次联合驻欧使节通电中,溥仪的地位显著下降。 这样的举动,不得不说陆征祥有超人的政治勇气和政治评价力。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陆征祥是民国初年的政治风云人物。 我认为,如果高度简朴地概括他的一生,就可以归结为“一次签字”和“不一次签字”。

“一次签名”是指1915年他代表民国政府与日本政府签署了“二十一条”。 这是陆征祥背负“汉奸”污名的根源。 “一次也不签署”是指1919年他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拒绝签署凡尔赛协议。 这是一些人把他视为“英雄”的根源。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但是,在陆征祥夫妇看来,这两个“功过”是无法抵消的。 因此,陆征祥夫妇一直在为签署《二十一条》而忏悔。 1926年,培德因病去世。 她在留给丈夫的遗言中说:“子欣(陆征祥字子欣饰)写道,我的病没有多大希望。 亲爱的,你一生都值得我,只有一件事,我觉得最没有光彩(意思是签订《二十一条》)。 你做这件事,不仅对不起我,也对不起你的国家。 另外,也对不起上帝。 我死后,你最好去我以前学习过的教堂修行。 也许能得到上帝的赦免。 另外,预计死后会上天堂。 ”。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培德学习的教堂是圣安德鲁修道院。 这座修道院建于1902年。 准确地说,不是单一建筑的教堂,而是由7个建筑风格不同的教堂组合而成的“教堂群”,所以荷兰语被称为“zevenkerken(7个教堂)”。 这个修道院属于天主教本笃会,目的是培养本笃会的传教士。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圣安德鲁修道院位于布鲁日近郊,距离市中心约9公里。 这里是绿树成荫,环境优雅,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1927年,陆征祥在这里正式出家成为硕士。 1929年,他发了“三绝”的誓。 即,绝财、绝色、绝意,决心终身修道。

“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1949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总理修道士”在比利时布鲁日病逝,享年78岁。

标题:“比利时女婿陆征祥”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22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