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6字,读完约4分钟

书页访谈

“美国有好几个美国”

薛涌:对美国社会的另类解读

2005年02月20日 00:50:45

特约燕舞谈到美国时,最好直接读美国人写的书 再听。 在向国内公众传播美国形象的旅美学者中,董鼎山、董乐山兄弟、林达夫妇等具有代表性。 你在这几本书里,从中国人的角度来解读美国。 如何评价以前旅美学者对美国的注意? 你和他们有什么不同? 薛涌:我认为直接看美国人写的书是最好的。 这可能是我个人的偏见。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很浅。 我觉得林达的书太抒情了,太华丽了。 董家兄弟的书有点“导游”的性质。 去年年底写了短文《纪念董乐山先生》。 我刚见到董先生的时候,他在我眼里有美国问题专家的光环,很神秘。 说实话,董先生专攻研究美国,真是不合时宜,研究完全被误导了。 他评论了《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和《纽约书评》,很大程度上只代表了美国新英格兰地区自由派精英的文化爱好。 他多年不能在美国社会生活,不习惯右翼的呼声,当然也不把这两本杂志放在宏观的政治背景下理解。 我的基本认知之一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形成的关于美国的概念,仍然是现在中国人对美国认知的“观念原型”,这个“原型”和美国现实的差异越来越大。 “美国有好几个美国” 问:你是书中的“后记”,你想解读的美国是现实的美国,它和我们脑海中的原来的美国不一样,“要去美国” 但是,国内一些学者认为你的意见代表了美国少数高校民主党人的意见。 薛涌:感谢他们的评价和批评。 这个批评多少表达了我希望解构的中国人对美国的观念。 因为我认为这个批评是建立在知道“很多美国人的看法”的基础上的。 实际上,美国有几个美国。 我所谓的“两个美国”的说法不过是简单化的摘要。 有穷人的美国,富裕的美国; 有基督教的美国,有世俗化的美国; 有城市的美国,有乡村的美国; 崇尚公立学校、政府官僚、福利社会的“软”美国,由所有的“公立”和官僚统治,有接受市场严峻挑战的“硬”美国。 美国人可以是贫困、相信社会福利的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也可以是富贵、相信自由竞争的自由派。 把他们分类并不容易。 从大选可以看出,即使是美国一流的政治家,也不能轻易评价美国的主流是什么。 我不是在做科学论文。 必须制作一成不变的“牛顿定律”之类的东西 q :你的新书在国内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你的好朋友郑也夫教授认为“反智”和“崇智”是你思想上的矛盾,对此你怎么看? 薛涌:“反智”这个问题比较多也比较复杂。 我的第一本书有《反智》的复印件,我说我推荐反智,其实说得太多了。 美国学者霍夫施塔特提倡“反智”,他把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等同于知识分子,我只是加以客观的说明。 中国在重视“反智”健康方面不够,经常被认为是启蒙。 中国以前传下来的医生从草根社会和民间以前传下来的事情没有很深的发现。 “反智”在美国也很少说话。 是学术的还是坏的? 把它用作褒义词,可能是我的创造。 我的第一本说《反智》好,第二本担心《反智》会走火入魔。 特别是布什连任后,美国人民以为伊拉克和基地组织有联系。 另一方面,对于粗犷、暴民政治,我也并不是没有批判。 人的角度会发生变化。 随着环境、现实条件的一些变化,观念和表达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我不是在做科学论文,我必须做不变的“牛顿定律”之类的东西。 美国的研究应该是中国的一大学问 问:在第二本书《右翼帝国的生成:总统选举和美国政治的走向》中,“上一本书基本上是媒体写的,属于社会政治的注意。 这本书多少有点从媒体到学术的过渡性味道”。 这是不是意味着你开始妥协,希望得到国内主流学术界的认同? 薛涌:不,我完全是外行的,注意式的书写。 有些文案太短了,但有些长文案有很多历史,好像是学术性质的。 美国的研究应该是中国的一大学问,国内对美国的研究也没有多少经费,但我想促进一下。 我不知道能不能被国内主流学术界接受。 我不要求大家同意我的意见,但我很少重复别人的意见,是有根据的。 我现在工作效率这么高是有代价的。 我来美国10年没有自费旅行过。 一直在图书馆泡着或者在家看书。 《坦率地说的政治》薛涌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右翼帝国的生成》薛涌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 《谁的大学》薛涌着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h]

标题:“薛涌:对美国社会的另类解读”

地址:http://www.erdsswj.cn/oedsxw/21041.html